第一百六十五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1/3)
奕知道,现在他不得不表态了。虽然要背骂名,但是总比和洋人翻脸要好多了。
“现在朝廷兵力紧张,实在是无法多线作战,咱们不如暂且隐忍,同意洋人设立公使馆的请求,江苏的长毛和山东的捻子都是强弩之末,本王估计三年五载之内他们肯定会被剿灭,到时候咱们再和洋人彻底清算,如何!”奕望向李明峰道。
李明峰权作看不见,继续坐在椅子上喝茶,兵部尚书文祥、刑部尚书绵森却抢过话头,开口赞同道:“如此最好,咱们暂且不争一时短长,等到剿灭了内乱,再齐心对外!”
倭仁、祁隽藻等人脸色铁青,但是却又不知如何反对,奕毕竟是议政王,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倭仁等人不敢直接和他作对,况且就是不同意奕的意见又能如何,难道真的和洋人动手。
虽然倭仁、祁隽藻、周祖培、翁心存都沒亲眼看见火器之威,但是仅凭战报也能猜测出來洋人到底有多强,大清王朝最精锐的蒙古铁骑都在火枪的打击下全军覆沒,这是何等威力。
要知道,即便是当年气势最猛的长毛北伐军都败在蒙古铁骑手下,林凤祥、李开芳两员长毛悍将被僧王斩于马下,但是八里桥一战,洋人竟然在全歼蒙古铁骑之后,几乎沒有损伤,由此观之,洋人军队之强悍,只能用恐怖一词來形容了。
“哎!”须发花白的倭仁重重的叹了口气,再也不反驳了。
周祖培、祁隽藻、翁心存,三大太傅也摇了摇头,无奈之意,表露无遗。
奕明白,倭仁、翁心存等人虽然总和他拧着干,但是他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却是勿需质疑的,只不过,两方对时局的看法不同罢了,奕清楚的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大清势弱,洋人势强,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倭仁这些顽固派自打一生下來,受到的教育就是大清乃天朝上国,万国至尊,大清乃天朝这个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如今的开明派一直在暗示他们,咱们大清早就不行了,现在要向洋人低头,所以就引起了双方的对立。
“六王同意暂时设立公使馆,诸位都无异议!”慈禧太后问道。
众臣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不做声,算作默认了。
“那好,这事就交由总理衙门办理,咱们大清子民对洋人还是惧怕的,民间一直有谣传,说洋人还吃人肉來着,六王,你把洋人归弄到一个地方,别四处找地方建公使馆,弄得洋人遍地,人心惶惶!”慈禧太后道。
“奴才遵旨!”奕道。
看到这些事情处理完毕,刑部尚书绵森奏道:“启禀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奴才听说李明峰大人在保定设立了洋学馆,专教洋人的奇技淫巧,此事关系重大,很可能让不少学童弃孔孟之道,而改学洋人的技术,还请太后明察!”
沒等李明峰辩解,礼部尚书宝鋆又道:“坊间风闻,李大人还在保定开铁矿,建兵工厂,据传如今保定已经有战斗力极强的西式军队十万,战力颇为惊人,不知李大人拥兵如此之众,所谓何事!”
绵森的话是奕等人早就教好的,此刻他按着原稿背诵了出來,不过现在形势和之前奕等人的预料有所偏差,现在连奕自己都被逼得表态支持在京设立公使馆、同文馆等更“洋化”的措施了,那李明峰所作所为和奕的主张比起來还是小巫见大巫。
宝鋆知道,最开始设定好的这枚棋子已经失效了,所以他才自己出面,暗指李明峰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
宝鋆的话即狠且毒,而且还使用了一句“坊间风闻”,这样一來,即便有所夸大,他也不用担责任,反正他也说明了是风闻的。
此话一出,就连两宫太后眉头都皱了起來,拥兵十万,开铁矿,攒兵器,勾结洋人,这是典型的准备造反啊!即便慈安太后不相信李明峰能造反,但是也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列强代理人】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五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61/16181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