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勤政殿议洋务(上)(1/3)

“李大人对洋务倒是很精通的!”宝鋆笑眯眯的说到。

宝鋆这话粗听是在称赞李明峰,但是到倭仁等人耳中,味道却不一样了,精通洋务,这个词语不难让人联想到李明峰曾经的身份,,洋人翻译。

李明峰也注意到了这个词的挑拨意味,果然,老李仔细一瞧,倭仁、祁隽藻等人不是面带嘲讽,就是饱含怒色。

一个假洋鬼子,竟然做起了一品总督,还敢将洋人那套拿到直隶來,这比割地赔款更不能让他们接受。

“既然李卿家已经到了,宝鋆,你就把刚才咱们议的事情说说吧!让李大人给出出主意!”慈禧好似沒有发觉气氛的诡异一般,坦然说道。

宝鋆应了一声道:“李大人,现在北京大局已定,洋人又找了上來,要求咱们兑现去年的承诺,现在洋人在北京指了几个地方,想要修建公使馆,还要求设立通商大臣,管理商业,还要求咱们建立同文馆,培养能听得懂洋话,认得出洋文的学徒,这不,为了这点事,几位大人也是争持不下,就等你來定夺了!”

李明峰连连摇手,道:“不敢,不敢,在下也就是提提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罢了,至于事情到底如何做,还是要请议政王,六王爷做主!”

李明峰知道,奕䜣肯定是同意设立同文馆、使馆的,但是这事在倭仁、祁隽藻等正途科举出身的保守派眼中却是大逆不道的,谁要是表明态度赞同,谁就成了众矢之的,所以这帮人才将李明峰推出來,让他当这箭靶子。

老李想要后退,却也不行,因为他现在在保定所做的一切都看在大家眼中,他要是主张排洋,那岂不是打自己嘴巴子,一会别人提起來保定的事情,他就骑虎难下了,所以形势逼得他必须赞同洋务,并且要为发展洋务找出足够多的理由。

这就是宝鋆的精明之处,将你推出去,你还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丝毫不能后退,但是老李也不是善茬子,最后还是提醒了那些保守派一句:我只是提建议,最终事情都是要由奕䜣做主的,假如真的通过了发展洋务的决议,那主要责任也是奕䜣的,不在我。

不理会神色不善的奕䜣,李明峰继续说道:“公使馆的事情,那是《北京条约》上写的清清楚楚的,而且那是外务,我是疆臣,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通商大臣和同文馆,我是同意设立的,现在天津、广州、上海等诸口已经开了,以后华洋之间贸易肯定不断,假如不设通商大臣,恐怕众多事物无法理顺。

同文馆实际上就是培养翻译的,以后华洋贸易,中外友好,若是连语言都不通,如何交往!”

三个问題,李明峰避重就轻,挑最简单的,同样也是对他來说最重要的分析回答,通商大臣一旦设立,这个位置肯定是落到他的身上,因为天津毕竟是他的管辖地,朝廷不可能将其另划出去。

至于同文馆,他在保定已经设立了,所以他也不可能在这里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一來,这两个问題李明峰只能坚决的表态支持。

但是,实际上众人分歧最大的公使馆问題,李明峰却避开了。

公使馆的设立,严重的挑动了保守派的神经,为他们所不容,当初《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朝中就因为公使馆问題吵成一团,最终咸丰帝听从了保守派的建议,撕毁了条约,直接导致了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这次《北京条约》中详细的写上了在京设立公使馆,但是朝中最顽固的倭仁等人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条款,他们认为,大清乃是万国之首,四方蛮夷只需上贡來朝,一切事物由理藩院办理便可,要公使馆何用。

而且条约上写的清清楚楚,以后华洋平等,洋人的公使见皇帝都不需下跪,这岂不是将大清的颜面丢的一干二净,这些保守派认为这一条已经严重的损害了皇帝威严,君辱臣死,某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列强代理人】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四章 勤政殿议洋务(上)〗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61/16181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