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吗!
周士相要武力解决不肯表态的各部明军,这是大敌当前要内讧的节奏,然而身为宗室的朱统却是拍双手支持,并且跟着一块大骂那些家伙为“奸贼”。?
朱统有此反应再过正常,他是宗室,自然是最关心大明朝廷死活的。清军在西南用兵数十万,朝廷和天子危在旦夕,身为宗室,朱统比任何人勤王的心思都要急迫。原先他没有勤王之力,太平军又要东征应付济度大军,再怎么担心西南安危,勤王的心也要按下,不然就他那三四千人去勤王,还不够清军塞牙缝的呢。
郭之奇在肇庆时与朱统、陈奇策说过周士相东征之后便要勤王的事,所以陈奇策死后,朱统除了给自己争取了一个第武,周士相越俎代庖率先起勤王号召,明显剌激到了两广最高官员连城壁,也犯了官场忌讳。一个伯爷起勤王却要总督、国公、侯爷们响应,大明立国两百余年来,可曾听闻?
广州收复后,连城壁出于大局考虑,希望将总督衙门回迁广州,但此举却遭到周士相的抵制,因为周士相不愿头上多个号施令的祖宗。
在没有永历朝廷认可和两广总督背书的前提下,周士相私自成立了广东布政使司衙门,令得钦州总督衙门被架空,无法从体制和大义上节制广州、潮州、惠州及现在的肇庆府。此四府是广东精华所在,没有这四府之地,连城壁这个两广总督和一个知府没有区别。
没有地盘,没有军队的总督是不可能主控广东局面的,做为私人使者的提刑按察副使秦荣的回报和兵部职方司郎中程邦俊对周士相的一些中伤,再加上四府巡抚张孝起的一些进言,使得本为勤王事急得头都白了的连城壁竟鬼迷心窍的保持了沉默。
连城壁私心里却并不是真想和周士相闹翻,他只是想让周士相和自己谈,退一步,总督衙门可以不回迁广州,但至少起勤王的主导人必须是他两广总督连城壁,而不能是归两广总督节制的兴平伯、广州镇周士相。这不合规矩。
可是连城壁最终等来的却是太平军第一镇威逼高州,第二镇由海路登6雷州,第三镇自新会西下,第官是猪油蒙了心,广州是人家秀才自个打下来的,他们这帮人凭什么要来摘果子。现在秀才要他们响应勤王,他们却按兵不动拒不响应,眼中还有朝廷吗!
使者又到了水师统制官吴远那里,结果吴远很务实,他知道现在应该听谁的命令,所以他不仅没有答应总督衙门许下的厚利承诺,带着水师脱离太平军节制,反而更加用心扫荡各支明军舟师,迫使他们投顺太平军。
第二镇由水师海运至钦州海安所,兵锋直指连城壁最大的依仗——高雷总兵高进库。
高进库是陕西宜川人,崇祯时为明朝副将,顺治二年,清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高进库不敢抵抗投降,被清廷委以江宁副将之职,后随洪承畴以兵三千平定江西。顺治四年,升左协,驻赣州。顺治五年,大破李成栋,斩万余,加都督佥事。顺治九年,被清廷委任为广东高雷总兵,其驻地就在雷州府的海康县。
得知广州被太平军占领,平南王尚可喜被杀,靖南王耿继茂投降,满州将军哈哈木及满城上下都叫太平军杀干净后,高进库知道他已成孤军,北上无望,困守又无力,再三思量之下,他派人向钦州的连城壁表达了归顺之意。正苦于手下无兵的连城壁大喜过望,立时接纳高进库的投降,仍令其驻海康,为明朝的高雷总兵官,同时为其请封海康侯。
周士相以一人之力开创太平军,开创广东抗清大好局面,却只得封兴平伯,一介降将寸功未立却能得总督亲自请封海康侯,连城壁也是糊涂得可以。(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请记住【汉儿不为奴】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吗!〗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97/9706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