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树(1/2)

鹿头河大战,清军绿营的无能表现让周士相审时度势,一改先前的保守战役即定部署,改为下令全军向番禺进,一边做出进逼广州的姿态,一边则分兵在番禺、顺德、增城等广州府辖县境内活动。?网

其实以太平军现在的实力是没有办法攻打广州城的,虽说鹿头河打赢了,可步军左营也是损失惨重,战前3满员兵力,现在只剩下14多人,这会就算周士相调集香山所有的太平军北进,单从兵力上仍是无法过清军的。因此放弃战前拟定的,在鹿头河设伏成功后便全军迅撤退回香山,抓紧时间消化这次胜利成果以便积蓄更大实力进行下一次更大规模的战略是很不明智的。

后方的宋襄公在知道周士相率部越过鹿头河往番禺进逼后,曾使人快马捎来他的书信,信中对于周士相的决定自然是大为质疑的,强烈要求周士相应立即停止这种不明智的举动,马上率军退回香山。

周士相给宋襄公的回信中阐述了他之所以要冒险北进的原因所在,他认为现在广州方面已经不可能再抽调足够的绿营来对付太平军了,或者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来对付太平军。

随着广州绿营在鹿头河的覆没,清军在增城、番禺基本上是丧失了对太平军的进攻力,那些分散在各处的小股营兵能够在太平军的兵锋下存活下来都已是奇迹,何谈能够对太平军造成重创。

广州绿营是广东绿营的三大精锐之一,另两支精锐一是肇庆绿营,另一支则是潮州绿营,这两支绿营兵一个要承担粤西防守重任,另一个则要承担福建郑氏的压力,尚可喜和李率泰除非脑子坏了才会把他们大老远调来打太平军。

现在广州绿营全军覆没,广州还能够调动的绿营兵力也就是驻防三江口一带的营兵。据张安情报说,三江口防线的清军大约有六千多人,其中两藩麾下的汉军旗兵有近两千人,绿营兵则大约有四千多人。

这四千多绿营兵大半却不是广东本地的兵,而是从江西、福建过来的客兵,其中一支就是由邵九公的老上司赣州总兵孔国治统领的江西兵。

三江口防线的重要性不亚于新会城对于广州的意义,更何况去年腊月陈奇策和朱统刚刚指挥明军进攻过三江口,虽然没有成功,但却迫使三江口的清军不能动弹一步。至于顺德和南海等县的驻防营兵,周士相也不认为他们有可能被调出来攻打太平军,一来这两县要担负三江口防线的支援,二来两县营兵数量并不多,相对太平军已近上万的规模显然是不值一提的。

结合张安情报和因鹿头河大捷对清军的重创,周士相判定广东总督李率泰现在已经无兵可调,广州还能派出来围剿太平军的也只有平、靖二藩手下的汉军旗兵和驻防广州的满州各部,凡主动来投清军,土匪,皆纳之,兵不足一千者以原官授之,足一千者加一级授之,副将以下官职任许诺。带城来献者也例同俞天恩部。义勇民壮、当地团练的青壮则经甄别后补入各部,领头者以太平军职授之。

各地捷报和不断来投的清军使得太平军上下都觉形势大好,似乎只要再加把劲就真的能一鼓作气拿下广州城,军官的乐观也感染了士兵,一时间,灵山镇的太平军人人磨拳擦掌向军帅请战攻打广州,好在珠江举办军帅所说的“百舟竞勇”大赛。

鉴于此,周士相不得不召开总旗以上军官军议,将自己此次北进的意图和太平军未来作战方向与诸将说明,他以伐树来形容此次作战。

“伐清如伐树,满清朝廷就好比是一棵根深干粗的大树!满州人是这大树的根,蒙八旗和汉八旗是这棵大树的主干,各地的绿营则是这棵树的枝干,而那些支持满清的汉人士绅和地主便是这棵树的叶子。如此一棵大树,要怎么砍?”

“答案是得一斧一斧地砍,不然一下子是砍不倒它的!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先砍掉这棵树的枝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汉儿不为奴】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树〗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97/9706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