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改革10年(2/3)
。
何天明,眼下她可是名人,被称为“商业租赁第一人”!
接下来,何天明就给王国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关广梅的情况。
关广梅是辽宁本溪人,在记者的追问下,她坦率透露了她在1986年的全部收入:44000元人民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平均收入的12倍。
当然,激起人们兴趣的还不在于她的财富数据,而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辽宁本溪市租赁了8个食品商店、拥有1000名员工的关广梅在此时颇受争议。
关广梅191年参加商业工作,从副食商店的营业员、业务员、门市部主任一直做到业务副经理。
自1984年以后,关广梅的人生被改革开放的浪潮改变,她总结出的经营方式取得甚至超出了她自己预料的效果。
1984年,她在本溪市蔬菜公司组织的承包招标中,以当年完成12万元、次年完成14万元、第三年完成16万元的利润指标,夺标承包消防副食商店。
1984年,关广梅当上消防副食商店经理的第一年,就实现利润18万元。
1985年4月29日,关广梅与市蔬菜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消防副食商店的合同,在本溪市第一个开始租赁经营。
何天明,王县长,关广梅搞租赁经营,人们的看法不一,争论很大。
1986年6月,《经济日报》上刊出了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和《本溪市委、市政府的一封吁请信》,章以“本溪出了个关广梅”开头,既描写了关广梅实行改革过程中取得的种种成绩,更真实地反映了她在改革中面临的阻力和困惑。并在随后通过多篇深度系列报道,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商业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租赁和租赁群体的经营方式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即所谓姓“社”、姓“资”的大讨论。
正是《经济日报》这场实质上关系着对中国经济改革性质认识、持续了40余天的大讨论,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王国鼎闭着眼睛想了想,对于新生事物,随便定性不好。一遇到改革现象,一讲改革人物,就用姓“社”和姓“资”的陈旧尺度去衡量,观念不改革,我们将永远在姓什么问题上争论不休,徘徊不前。我觉得还是这一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得好,一针见血。
何天明,其实,关广梅现象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难题,所有权没有变,只不过是经营权、管理层上发生变化,而且是在租赁的条件之下发生变化,租赁基本上是一种法律行为。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就谈不到姓社姓资。198年年初,同样是辽宁,阜新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行租赁经营,对95户工商企业实行租赁,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大面积租赁制的城市。
王国鼎笑笑,这就表明,人们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解放思想着容易,做着难。
何天明,王县长,上次咱们到温州的龙港镇,那里实行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谁愿意拿出万元人民币,谁就可以进龙港镇建新屋,就可有一个龙港镇户口。短短10天就有200多个农民专业户涌入龙港,龙港镇一下子就收入现金1.2亿元。有效解决了建城资金的缺口问题。
现在,这样的政策又有了新的突破。
深圳的发展同样需要资金,他们也想到了“卖地皮”。
198年12月,深圳市公开拍卖房地产地皮,这是中国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98年出让的三块土地加起来,政府得到了26.88万元的土地费,等于特区内1985、1986两年全部的土地费用收入。
王国鼎,龙港镇的地皮是定价,深圳又变成拍卖了,越来越市场化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官鼎】最新更新章节〖第154章 改革10年〗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94/94799/15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