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200章 人参(1/2)
权医师忍了又忍,就在他觉得这口气什么都忍不下去的时候,旁边,萧司越冷着脸了一句,“汉朝。”
陆寒筱看着权医师的这张脸,已经黑得如泼了墨一般,她却是不慌不忙,朝萧司越点头,赞许地看一眼,“不错,是东汉。那时候东北,特别是长白山还不属于中原的版图。而张仲景是南阳涅阳,就是今天的河南邓州市人。他的书中所的人参,您以为会是如今您手中拿的人参吗?”
同样叫人参,可不同地区的人参绝对是不一样的。所谓南橘北枳,的便是这个意思。《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就是了这样的故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同样的种子,都是淮南的橘树,只有生长在淮南的时候,结出来的果子才是橘,水分才足,才有甘甜的味道,才好吃。若是到了淮北,就成了枳,味苦酸,根本就无法食用。中药材中有一味药叫枳实,便是用枳制成的,专泄胃实,开导坚结,通便闭,倒是效果很好。
白了,便是用来治便秘的。
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何尝不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草木?
陆寒筱只是这么一问,权医师的脸便从黑转红再变白。他又不是傻子,从医这么多年,他就算是医术不高,也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他颤抖着手,抚在药方上,手指慢慢地用力,陆寒筱知道,他是羞愧难当,想要把这药方给抓碎了。
这是他的耻辱。
但从这一点,陆寒筱却是对这个人刮目相看,她从柜台上拿这药方,权医师的手哆嗦了一下,松开了,陆寒筱便拿在手中,她取了笔,将上面的人参二字改了,换成了党参。她递给权医师,“虽然错了一个字,好在这药方只是温补益胃的,倒也影响不大。中医的中,指的是中原的意思,有很大的地域限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人参基本上都是指党参。”
党参,是上党产的人参,并非现在普遍意义上的长白山那边的人参。上党是今山西的长治。
权医师对陆寒筱的话,是再无不信的,他嗫嚅了唇,额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抱拳朝陆寒筱一鞠躬,“今天真是受教了!”
陆寒筱笑了一下,她并没有谦虚,她受这一礼也没什么受不起的,她这么落落大方,却越发让人看重,她习惯性地用手指头扣柜台上的玻璃边,却又被萧司越握住了手腕,陆寒筱狠狠地瞪他一眼,倔强地把手抽了出来。
“寒筱,我有些不懂,都是人参,功效难道也有不同吗?”
周瑾瑜到底不是学这一科的,她年纪又,有些道理不是很懂,她这么一问,药店里的医师们本就在关注这边的事,此时也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听。
陆寒筱轻轻地拍了拍周瑾瑜的肩,她看到权医师平静了下来,笑看着她,一副讨教的样子,她也就不吝教诲,“党参是甜的,人参是苦的。五味的归经也是不一样的。甜入脾胃,苦入心。而且,你看,党参和人参的颜色也不一样,党参是黄色的。五脏与五行相对应,其中脾胃属中土,中土是黄色。”
这就太深奥了,其中归经什么的,周瑾瑜也是不懂的。别周瑾瑜不懂,这权医师学过中医,又钻研了半生,也是莫名其妙。而陆寒筱,前世打就跟着父亲背信阳陈家传承下来的典籍,当时还觉得信阳陈家祖上真是了不起,如今,读了《黄帝内经》,又听了陆遥风讲解,才发现,很多道理都是一脉相通的,举一能够反三,触类即可旁通,学起来,就越发有趣。
“你也别想得太复杂。”见周瑾瑜被自己糊涂了,陆寒筱就耐心地跟她解释,“你看,不同的药,能够治不同的病,就是归经的意思。不同的颜色味道,不同的药材,是会被不同的脏腑吸收的,要不然怎么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呢?我刚才跟你的,党参是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萌妻粉嫩嫩:哥哥,别硬来】最新更新章节〖200.第200章 人参〗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62/6227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