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大索貌阅(2/3)
富足。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很崇拜杨广,佩服杨广曾经让万国来朝,八方来贺,羡慕他建立的天朝体系←崇拜杨广曾经描绘的大业景象,可惜杨广后来大业未成』厥人差点围杀他,高句丽人让杨广屡屡饮恨。
雁门关下,李世民解救杨广的时候,曾暗暗过誓,早晚有一天,要北逐突厥,让突厥臣服≮辽东城下,他随父亲为杨广的征辽大军运送军械的时候,也曾对那些凶悍的高句丽人下誓言,早晚有一天,要带着中原健儿,收复被这些高句丽人侵夺的辽东汉家疆土。
“文远,在辽东的土地上,还有数十万征辽勇士们的骸骨未能收回,你知道吗,高句丽人甚至收取十万我汉家儿郎的骸骨,建成京观∫汉家儿郎战死异乡,魂不能归°知道,在阴山下,在漠北草原,还有无数被突厥人掳走的汉家子民,他们还在等着朕,等着你,去解救,去带他们回家!”
“文远,当初在陇西城头,你跟朕说过许多,说要助朕成就大业,开创盛世。可现在,你怎么能弃朕而去?朕,还等你与我一起,一起开创盛世。”
这番话,很动情。
李听了也有点热血上涌,虽然他本来早就过了几句话就能热血的年纪,但一代帝王李世民对他说出这番话,也确实让他感动了。
“朕钦选你来做尚书令,不仅仅是因为你北却突厥之功$果只是因为你抵御突厥有功,那朕让你当个兵部尚书就足够了,朕知道你有更强的安世济民之功,懂经济,明政事,朕有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他们二人,如今一为中书令一为侍中,执掌决策中枢之。但朕的尚书省,却还缺一个人,满朝之中,非你莫属。”
“文远,你起头的税制改革,田制改革,工商改革等,都还刚开始呢□至将来的教育改革、科举改革这些,还需要谋划,朕需要你来为朕掌管尚书省,朕要你一起来改革变法,让大唐变的更富更强,早晚有一天,朕到时御驾亲征,你为朕之先锋,我们一起北伐突厥,东征高句丽!”
李还能说什么。
他现在只能点头。
虽然他心里一直不太愿意来当这个尚书令,但到现在,他也明白李世民的决心,也明白他的雄心壮志,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帝王,雄心壮志,李愿意助他成就不世霸业。
尚书令,这其实就相当于是总理了,管理着大唐的行政,六部诸司,都是尚书省管的。
朝廷如今改制,但改来改去,还是很职责分明的。
中书门下,其实就是大唐最高决策中枢,相当于政-治--局-朝会,宰相们都以本官加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成为宰相,等于是那些总理啊委员长啊主席什么的加上朝的名头,成为决策核心。
中书和门下省,现在位在尚书省之上,这其实就是把决策和审核,放在了负责执行的行政之上。
在后世,人大和政协名义上也应当是在国务院之上的。
说白了,中书和门下是负责研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么样这些的,而尚书省呢,只负责按上面的要求去做好了。
中书门下相当于头脑,尚书省现在只相当于手足。
手足听头脑的,这是正常的。
但决策虽然重要,可执行也一样是非池要的⌒好的决策,可没有出色的执行,那就是空想。
李世民选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做决策审核的负责人,又选出了虽然年轻,可办事能力一等一的李来做这个执行的负责人。
“文远,明天,就是贞观二年的正旦了÷的一年又将开始,这也是朕登基的第三年°告诉朕,明年,朝廷要做哪些事情,当务之急是哪些?”
明年要做什么?
这是个看似简单,但其实很复杂的问题。
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唐朝好地主】最新更新章节〖第833章 大索貌阅〗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51/51663/82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