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平藩(十二)(1/5)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王墀璹、王墀琏、王墀珽一人拿着一本《尚书》,翻到《洪范》篇,大声吟诵。>
师道尊严,杨先生拿着戒尺,威风凛凛地扫视着三个小娃。>
这位杨先生,乃是遵义的一个秀才,据说其家以前是本地的豪族,受播州杨应龙之乱牵连,家道中落。>
“扑嗤”,看着杨先生威严的样子,王墀珽笑出了声。他才六岁,天真烂漫。>
“胡闹”,杨先生脸一沉,“把手伸岀来”。>
王墀珽身子一滞,吐出了小舌头。>
“把手伸岀来”,又是一声威严的声音。>
小家伙伸出了小嫩手。>
“叭,叭,叭”,杨先生毫不客气地用戒尺打起了手心。>
“呀!好疼!”>
散学后,王墀珽哭闹着要告诉母亲熊氏。>
王墀璹急忙抱住王墀珽:“五弟乖,母亲最近心情不好,别去打扰她可好?”>
王墀琏也拉着王墀珽:“五弟乖,四哥带汝去捉蟋蟀可好?”>
“好呀,好呀”,王墀珽开心地拍着小手。>
熊氏最近心绪不宁、闷闷不乐,前几日传出消息,袁韬、武大定兵败被杀。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夫君王祥只是淡淡地骂了一句,“这两个废物,真没用”,就急匆匆离开遵义,赶往了乌江关。但是,熊氏分明看见夫君说这话时,手抖了一下。她什么也没说,默默地为夫君收拾衣物。>
天凉了,不知夫君在乌江关过得怎么样?熊氏让人给王祥送了一件自己亲手织的毛衣。>
王祥穿上这件毛衣,立刻感到了一股暖流。>
暗下决心要打好这一仗,为了自己的家人。>
他也想过投降,可是不敢。从古至今,有哪个逆臣降了后,家人能有好下场?>
王祥站在乌江关的关墙上,端着千里镜观察乌江对岸的明军大营。>
大营里有五千明军,明军主力已经去了落蒙水。>
王祥观察了一下炊烟,明军的炊烟和往常没什么不同。艾能奇久经沙场,临走时特意命令留守的部下多布炊烟,免得对岸的敌军起疑。>
王祥点点头,转身欲回。>
忽然一群大雁落入了明军营寨。>
“嗯?空营?”>
王祥大惊,问部下,“最近对岸有什么动静?”>
“最近明军的小船划来划去,似有渡乌江之意”。>
“虚张声势”,王祥冷笑,明军的主力必然离开了,才会这样虚张声势。>
他们的主力去了哪呢?>
王祥盯着地图,地图上的落蒙水清晰可见。>
??>
落蒙水畔,安坤问艾能奇:“荡虏侯,吾等何时渡河?”>
“兵贵神速,让将士们吃点东西,半个时辰后渡河”。>
半个时辰后,明军开始渡河,密密麻麻的竹筏,冲向对岸。>
望着渡河的明军,“小霸王”王祥笑了。他比明军晚到落蒙水一天,但明军缺乏渡河工具,打造竹筏,花了一天时间。所以,正好赶上明军渡河。>
兵法云,半渡击之。>
王祥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王自奇登上了岸,他是大西军老将,现在是大明的总兵。>
“快,列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南明靖江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章 平藩(十二)〗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322/32292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