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3)

当初,时任湖广左布政使司的赵东来因被太子检举谎报灾情,后被处以斩刑,湖广大小官员陆续被撤下不少,就连吏部也因涉嫌与地方勾结空出一批职位。

后被举荐提拔起的官员里,明面上各有来路,但如今证明,私底下与东宫扯上关系的也不在少数!

据成王此次查得,湖广布政使下属负责征收田赋的督粮道曹俭,自崇德二年上任起,曾多次暗中与太子书信往来,且言辞间颇为亲切,这才是皇帝大怒的导*火索。曹俭此人,已于杜衡案发时被斩首,其族人也被流放至陇西边境的西洲府。太子与他关系匪浅,怎知杜衡案的其他罪首还有多少与太子有关呢?

此案最后查获的脏粮款银不过一半,还有一半至今下落未明,不知入了什么人的口袋,太子这事一出,瞬间为朝中官员所疑,成了众矢之的,御史的折子雪花似的飞往皇帝的案桌。就连民间,都传起了太子不检的流言……

值此风雨飘摇之际,不仅东宫上下如临大敌,成王也是忐忑难安,因为只有他的人最清楚,当初他之所以会借江北水灾前往湖广查太子所犯,乃是源自暗中那只看不见的手!

成王府上养了不少门客,大约在半年前,一位姓巩的门客在聚丰茶楼吃茶听书时,有个小童进来在他手上塞了一封信,信中所讲的便是此事。那门客见事情重大,立时呈了上去教成王定夺。成王当时正苦于东宫水泼不进难以攻克,此信于他,说是久旱逢甘露也不为过,虽心中有如惊疑不定但根本不想放过这送上门来的大好机会。

能给东宫添一把火,便是损了几分在父皇面前的印象他也不惧,反正近几年元庆帝看他好像怎么看都不大顺眼,只不过碍于崔氏外戚势大没有放在明面上罢了。

他一直都明白,他要争的从来不是父皇的心,而是各大世族并朝廷百官的心!若他有贤名、得人心,太子又立身不正,这样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和所有人作对。何况,要比在父皇心里的地位,他自小便争不过太子,甚至连太子身边的那几位皇子也争不过!

偏偏在这世,很多事都有道理可讲,唯独偏爱没有,男女之情如是,父母对孩子亦如是。甚而你越是去争就越是不被所喜,可人有反骨,有时越是不被喜欢越是想要去争……

总之,只要能扳倒太子,成王不介意做一次别人的手中刀,况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到最后,怎知道谁才是螳螂谁又是黄雀呢?

顾小楼看完全部卷宗,却觉疑点重重,为何事发时杜衡其下党羽无一人揪出太子,如今骨头都化成灰了,反被翻了出来?还是当初那些所谓受不住狱中刑罚自尽的罪官,其实是被太子灭了口?剩下的一半赃款下落不明岂不是说明,此中涉案之人并未被全数揪出,还有很重量级的人物活了下来,这个人或这批人不仅逃过了滔天罪责还隐藏的很好?

大魏户部以尚书为首,中央除左右侍郎并郎中主事等,下设十三司,分管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崇德六年,顾父才调任户部左侍郎,崇德八年就出了事。户部尚书杜衡联合地方盗卖官粮已有多年,元庆帝突然派下父亲并周文昌二人进户部,不知是否与此事有关?但如果是领了皇上的手谕,要发生怎样的意外才会令元庆帝对二人失去信心并下入狱中?如果他们只是私自探查,到底查到了多少又查到了谁身上?

一年过去了,里面的蛛丝马迹早已消泯难证,幕后人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等到现在才出手吧?太子目前只被查到了一些与涉案官员的日常往来书信,并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他参与杜衡案。

这些自然定不了什么罪,但用来打击太子却是够用了,杀人诛心,比起太子贪*贿,太子结党,才更能诛皇帝的心!

父亲和周大人明明在暗查杜衡,最后却被打成同伙先后死于狱中,难道是因为他们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不做贵女做谋士】最新更新章节〖第48章〗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311/3113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