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跋山涉水(2/3)



其时中国政府孱弱,无力对抗苏俄,苏俄之野心乃是吞并整个新疆,在暗中给予叛军以极大支持,叛军完全占据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打出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旗号,而这便是数十年后“东/突”的历史根源。

中国政府紧急派军入疆支援,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中国政府军喊出了“死守大迪化”的口号,大军与叛军在玛纳斯河一线对峙,屡次血战之后,终于是暂时稳住了局面,上伊犁河谷和塔城、阿勒泰却始终控制在叛军的手里。

后来中国政府通过外交努力,终于是让苏俄同意不再支持三区叛军,然而却付出了承认外蒙独立的巨大代价。

而即便是如此,也仅仅是稳定了新疆的局势,没让整个新疆倒向苏俄,伊宁、塔城、阿勒泰三区依然是牢牢被叛军占据。

数年之后,中国政府更迭,新的政府和苏联交好,通过外交努力,三区重新回到了中国政府手里。那些曾经大肆杀戮过汉人的叛军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整体编入了新的中国军队。而这一场叛乱,则是被粉饰成“三区革命”。

所幸苍天有眼,三区叛军首领取道伊犁河下游的阿拉木图,乘坐飞机去北平参加政协会议之时,飞机在伊尔库兹克掉了下来,叛军首领死了个干干净净,可谓是报应不爽。

就算是他们被粉饰成烈士,在今日的伊宁仍有纪念碑祭奠,然而也不过如此而已。知晓这段历史的汉家子孙,都清楚他们是些什么货色。

……

此时乃是千年之前,阿拉木图不过是伊犁河谷南缘的一个小小绿洲,马璘带着大军经过此地,回想起前世读书之时看到伊宁事变拍案而起。一时间不由得心生感慨。

当时的中国最后能保住半个伊犁河谷。只能说是机缘巧合。叛乱者得到祭祀。死去的汉民却是默默无闻,再也无人记得。

这一场叛乱之所以发生,其中的关键不在苏俄,归根结底来说,是这些边疆民族没有融入中华化的圈子里,而是成为了胡大的信徒。

伊斯兰世界在他前世之时四分五裂,可以说是失败的,然而伊斯兰化却依然是成功的。因为胡大的信徒布满了整个中亚和西亚。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彼时的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依然是要受到这种困扰。

若是边塞蛮族融入中华化圈子里面,三区事变这样的悲剧便不会出现。

而现在与前世的局势已是不同,汉民移居河中,已经是把胡大世界和草原各族隔离开来,只要汉民们牢牢守住乌浒水一线,类似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而如果能把这条防线整体推进到扎格罗斯山脉,那样就更完美了。

草原上的突厥人不可能杀光,就算是杀光了也会产生新的蛮族。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把他们拉入中华化的圈子里。

退一步说即便无法融入中华化的圈子里,也不能让他们成为胡大的信徒。这便是一个底线。

如葛逻禄部落这样的,宁肯把他们赶到欧洲去祸害欧洲人,也不能让他们成为胡大的信徒。

此时正是大唐最为强盛的时候,一路之上,沿途的西突厥部落皆是极为驯服。斥候们在前面传递命令,各个部落的首领们都是早早地为天可汗的大军准备好了食物和马料。

过了阿拉木图沿着山麓再往前走,数百里之后便进入了上伊犁河谷。霍尔果斯是中国领土的西界,千年之后,上伊犁河谷依旧是中华的地盘。

伊犁河谷乃是天山南北两支夹出来的,直接往前行是不可能走出去的,纵然是千年之后也没办法,现在马璘带着一万多匹战马,自然是无法走到后世的胜利达坂。要想离开伊犁河谷,必须要向北或者向南翻越天山。当然马璘目标是庭州,自然是要向北。

距离成吉思汗时代还有好几百年,这个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边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九十章 跋山涉水〗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9/29600/29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