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进谏!兴农之本(1/3)
“徐卿,这北直隶所辖一众皇庄,种植培育玉米等物,那帮掌庄太监,没有阴奉阳违的吧?”
朱由校手里拿着那红薯秧苗,看向徐光启说道:“在农科院这边,时下还有什么需求?近期司礼监所呈奏疏,朕发现唯独徐卿没有呈递。
像西山那边,科研院,医学院,天津等处,都呈递不少奏疏,向朕要人,要银子,唯独你们农科院,仿佛销声匿迹一般。”
“启禀陛下。”
徐光启作揖行礼道:“直隶各地皇庄都很配合,不敢有任何贻误,不少事情,都是随遇随解决。
基本上没有别的需求。
臣这些时日,主要是往返于各处皇庄,观察、收集、整理所种玉米等物,所以未曾向陛下呈递奏疏。
臣……”
朱由校微笑着说道:“那样就好,徐卿所领农科院,关乎我大明的农业根本,朕这心里很重视。
该怎样忙,就怎样忙,不必在意其他。
不过有任何需求,要及时呈递奏疏,内廷有司会替你们解决,若是办不好,朕来惩处他们。
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方式,切实将玉米、红薯、土豆等物,在大明境内推广种植,这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啊。
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但我们必须要做好。”
别看徐光启所领农科院,在朝并没太多的关注,甚至许多朝中大臣,都是不清楚这个机构的。
不过农科院的分量,在朱由校的心里,可一点不比内阁低多少。
粮食,是一个国朝,一个族群的根。
若是连基本的口粮,都无法得到解决,那还谈什么发展,还谈什么提升生产力,纯粹是异想天开。
甚至朱由校所谋诸多部署,都跟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倘若这个根本,都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那就别想着谋改了。
陈经纶这些农科子弟,听闻天子所讲之言,一个个都露出激动的神情,对待农科院的重视,天子是真情表露。
“请陛下放心,臣定会竭尽所能,将此事做好的。”
徐光启神情郑重道:“五年不成,就用十年,叫大明各地的百姓,都能切实看到,通过一些调整和改变。
按照农科院的方式,去分季种植农作物,肯定能叫他们丰产的,叫他们的日子,能过得更好。
涉及到农业种植,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哪怕是陛下,也应有足够的耐心。
毕竟这牵扯到很多,尤其是国朝所定田赋……”
朱由校认真听取着徐光启所讲,甚至到最后,都跟着徐光启的脚步,向一处农田缓步走去。
牵扯到农业种植,特别是逐步调整农业构架,这可不是随便几句话,就能轻易拍板定下的。
朱由校若是真敢那般做,那要不了两年,大明境内就将爆发粮食荒,毕竟强制性推广种植,必然会破坏很多,所造成的后果和代价,绝非大明所能承受的。
毕竟大明的农业种植,除了小麦、水稻以外,还有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尤其是江南诸省,还有桑田等作物。
以农为主的大明,上述这些农作物,可都牵扯诸多领域,尤其是赋税这一块。
“该如何去做,徐卿多多去想。”
朱由校边走边说道:“朕先前就说过,专业的事情,应有专业的人去做,门外汉不能瞎掺和,乱指挥。
对于玉米、红薯、土豆等物,不管是小规模培育种植,还是后续大规模推广种植,朕都有充分的耐心。
凡事都没有一蹴而就的。
倘若你们农科院,能将这件事情做好,让大明治下免受饥荒侵扰,那必将是件功德无量的丰功伟绩。”
“这些都是臣等的最高追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大明第一帝】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三章:进谏!兴农之本〗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78/27888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