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朝堂大怒(1/3)
相较于万历朝时期的大明,经历短暂泰昌朝时期的过渡,迈进天启朝时期后,已然不复先前的稳定。
表面波澜不断,幕后暗流横行。
这注定是一段最如履薄冰,最危机重重,最惊心动魄,最荡气回肠的特殊时期,也宣示着大明究竟是倾覆,还是触底崛起!
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开启大时代的钥匙,就静静的悬浮在眼前,是进,是退,皆系大明天子一念间。
“啪,啪……”
几名年轻强壮的宦官,神情肃穆,奋力甩动着手中长鞭,那鞭声,回荡皇极门上空,清风徐来,吹动各处旌旗,数以千计的披甲锐士,持枪挎刀,宛若雕塑一般,分立在这处代表皇权至上的皇极殿群周遭,冷峻的目光,盯着前方肃立的群臣。
“这皇极殿,注定要跟着大明一起,重焕新生!”
着天子衮服,握天子剑,昂首而立的朱由校,目视那座虚无的皇极殿方向,流露出几分倨傲。
身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响起。
内阁,枢密院,各院部寺等有司衙署,凡是正五品以上文官,乃至五军都督府,京卫都督府,在职和在京的勋戚,悉数齐聚皇极门。
这场特召的御门听政,规格直追大朝议。
但却并非大朝议。
朱由校手握天子剑,缓缓转过身,透过眼前晃动的冕旒,看着行跪拜之礼的群臣,齐齐跪在自己面前,神情间看不出喜悲。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朕即天道!
“众卿免礼。”
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经沿途宦官、大汉将军的唱名,跪着的群臣缓缓起身,理了理朝服,手持朝笏,站在朝班之中。
然无数人的心里,都生出疑虑,天子此召御门听政,且定在皇极门,这究竟是何意?
“想必在不少卿家的心里,有心生疑虑吧。”
朱由校手握天子剑,踩着丹陛,缓步向前走着,那坚毅的眼神,扫视着前方群臣,朗声说道:“朕此召御门听政,何故选在皇极门,又这般的大费周折,将在朝正五品以上官员,悉数都召来。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朕对朝中的一些人,很不满!很失望!”
说着,朱由校停下脚步,神情凌厉,不加遮掩的怒斥声,传递到朝班前不少廷臣、枢辅、廷臣的耳朵里。
方从哲、叶向高、刘一燝、韩爌、何宗彦、顾秉谦、丁绍轼、孙如游等内阁大臣。
王象乾、王在晋、王洽、李邦华等枢密院大臣。
张问达、亓诗教、杨涟、左光斗、周嘉谟、李汝华、黄立极、崔景荣、黄克瓒、王永光等院部大臣。
一个个都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分立各处的大汉将军,神情冷厉,传着天子的怒斥之言,这叫齐聚皇极门的群臣,无不是生出复杂的心思。
一个派系林立,内情复杂的朝堂,想叫他们勠力同心,为大明戡乱,叫社稷中兴,那断然是不可能的。
然……
朱由校今朝此举,在这皇极门,意在彰显决心,他要叫满朝文武知道,你们眼里的少年天子,要更加乾纲独断了!
数十众的内书堂宦官,低着脑袋,捧着一摞摞奏疏和案牍,在司礼监太监王体乾、李永贞几人带领下,踱步朝着前方走去。
这样的一种异动,引起很多大臣的注意。
谁都不清楚,今朝天子意欲何为。???.iuai.om
“从朕御极以来,不过半载,大明在朕御极以后,闹出的事情,却不少啊。”朱由校神情冷峻,开口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大明第一帝】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二章:朝堂大怒〗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78/27888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