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心软(2/5)

黄石心中暗暗苦笑,大概是“辩冤疏”的事情吧?他在历史书上看过关于这段公案地记载。王化贞的老师是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东林排名第一的学者,孙承宗是王化贞的师兄(黄石总弄不明白,叶向高和孙承宗是挺正直的两个人,怎么就与王化贞结交呢?)。因为王化贞倒戈,所以审熊廷弼案的官员决心把王化贞的罪都坐给熊廷弼,从来不给熊廷弼好好录口供,而且公然宣称他们不会把熊廷弼的话记下来递交给天启看。所以熊廷弼在狱中为自己写了一篇辩冤疏,一直希望能呈递给天子,让天子好歹能看一眼他地辩解也好。但可惜历史上的熊廷弼把朝中的人都得罪了,被关了五年也没有一个人肯为他呈递。

昨天黄石进来的时候,看见熊廷弼脖子上挂着个小袋子,心想那里面可能装着熊廷弼的“辩冤疏”,这也是熊廷弼最后几年的精神寄托。是否那熊廷弼知道他黄石有专折奏事地权利,所以想要自己帮忙?黄石说道:“古人所谓一字之师,小子承蒙熊公彻夜教诲,本应持弟子礼才是,怎奈文武殊途。熊公无论有什么心愿尽管相告,小子一定竭尽心力去办。”

熊廷弼喉咙里突然发出了一种古怪的声音,但随即掩饰地咳嗽一声,重又正襟端坐。黄石几乎泪下,心中暗叹:真不失英雄本色!只听那熊廷弼说道:“老夫定罪砍头弃市,传首九边,所以死无葬身之地那是一定的了。老夫料想最后会传到辽镇山海关,如果黄将军不嫌麻烦地话。老夫想请黄将军找机会启奏天子,为老夫的头颅求一个特赦,让老夫能够入土为安。”

说完后熊廷弼就目光炯炯地观察着黄石,满脸都是殷勤企盼之色。黄石自然知道古人对尸体看得自是极重,但熊廷弼罪这么重,就是以黄石目前的得宠也断然不敢私藏他的尸体。而且收藏熊廷弼的尸身就是一种政治宣言,黄石这么做几乎就是同时挑衅东林党和阉党。黄石出于对熊廷弼的敬重。不忍有功于国的良将死不瞑目,沉吟道:“如果熊翁不见怪地话。小子会奏请朝廷把熊翁地首级在长生岛示众一段时间,等扫平建奴以后,小子也就一定尽力为熊翁求朝廷地平反。”

这话就是表示黄石会把熊廷弼地头颅先安葬在长生岛,等黄石平辽后报功时,将熊廷弼在任期间的功劳一并加进去,那时候说不定就可以蒙准归葬故里。就算不能回家乡,有了黄石在长生岛关照。熊廷弼也至少会有个稳妥的安置。

熊廷弼刚才要黄石听完再做回答,是因为他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黄石就是一口回绝了他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熊廷弼思量,眼前这个黄石似乎一身正气,是唯一有可能保全他的尸身不至于葬身狗腹的人,让他能够魂魄有所归依地人,他不愿失去最后的机会,所以就冒险一试。熊廷弼听了黄石的话长吸一口气。肃然起身,正对着黄石就是深深一礼:“多谢黄将军高义,熊某来世结草衔环,也会报答黄将军的。”

“熊公言重了,小子不敢当。”黄石苦笑了一下,但最后想想还是受了熊廷弼这一礼。因为受了这个大礼就相当于做买卖收了别人的定金一样,这样也就算是给熊廷弼吃了一个定心丸。

“小子已经请求朝廷把熊翁的女公子流放到长生岛,到时就由就由女公子奉安吧。”

熊廷弼露出茫然不解的表情,黄石赶快解释了一番他和魏忠贤的交易,他当然省去了一些细节,只把两个人商议地结果告诉了熊廷弼。

黄石做解释的时候,熊廷弼的胡须不由自主地抖动,等黄石说完以后,熊廷弼连身上的囚服也在瑟瑟发抖,说话的声音都激动得快不成话了:“黄将军。老夫自从入狱以来。无时无刻不念着小女,但却不敢想。不敢想她一个弱女子,如何在这世上自处。”

说着熊廷弼就又是一个大礼拜下:“黄将军,请恕老夫厚颜,还有一事相求。”

“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窃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七节 心软〗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19/219597/22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