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第433节 曹操的落寞 3
曹操前去的地方是荀彧的住宅。
接到家仆报告的荀彧立刻亲自出门相迎,把曹操迎入府中正堂内,家仆随即奉上热茶,继而退了下去,正堂里只有曹操和荀彧,两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人的表情和神态都十分复杂。
在持续了几分钟的沉默后,曹操缓缓地开口:“文若啊…”
荀彧向曹操拱手行了一礼:“丞相。”他的语气里是一种下级跟上级说话时的那种恭敬,同时带着复杂的意味,没有推心置腹、坦诚相待的真挚和亲近。
曹操感受到了一种“冷淡”,他的神色和语气愈发地苍凉落寞:“文若啊,如果我没有记错,你我是在初平二年(西元191年)相识的吧?”
“嗯,丞相记得不错。”
“弹指一挥,那都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时间真快啊!”曹操轻轻地感慨一声,“但我始终感到历历在目,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心花怒放、大喜过望,我说‘你就是我的子房(张良)啊’,后来,我有了你,真真正正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文若,没有你,哪有我曹操的今天啊。”
荀彧受到了一些感染,他轻轻地叹口气:“丞相过誉了。”
现场的气氛变得很古怪,原因是曹操和荀彧都心知肚明的,两人之间已经存在裂缝了。
荀彧是一个坚定地忠于汉室的汉臣,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荀彧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是人主之才,自己只能辅佐一位英主重整汉室山河,在早年时,很多人看好袁绍,包括荀彧的四哥荀谌和荀彧的同乡辛评、郭图等人,但荀彧没有选择袁绍,因为,一来,他看出袁绍徒有虚名、并非英主,二来,他看出袁绍并不忠于汉室,只想着在乱世中争霸天下、建立袁氏江山、取代汉室,于是,他选择了曹操,他想要辅佐曹操成为匡扶汉室、重整汉室的“汉室救星”,他的原则是“拥曹扶汉”。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是对的,早年的曹操确实是一个充满热血的汉室忠臣,为了匡扶汉室,他只身刺杀董卓,他号召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在讨董作战中,袁绍、袁术等人都是出工不出力,根本不是真心地为国除贼,而是想要趁机削弱别路诸侯、壮大自身,只有曹操等少数几个诸侯是真心诚意地跟董卓拼命作战的,接下来,曹操南征北伐、东击西讨,让破碎的大汉山河一块一块地恢复了太平安宁,这些,荀彧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为了辅佐曹操,可谓呕心沥血、宵衣旰食,然而,千算万算,人心难算,随着权势越来越大,曹操变了,从一个热血的汉臣变成了一个冷酷的枭雄,曹操的奋斗也从一开始的“为了汉室而奋斗”变成了“为了自己、为了曹家而奋斗”。曹操,已经被权力给慢慢地异化了,同时慢慢地产生了僭越之心,当了丞相还不知足,还想当魏公,还想当魏王乃至魏帝,就算他不迈出最后一步,他也已经给曹家取代刘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不可能把属于曹家的权力还给刘家的了。眼见如此,荀彧开始失望了,甚至心灰意冷了,他和曹操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裂缝,两人注定就要分道扬镳,眼下已经处于了分裂的边缘。
荀彧错了吗?当然没有错,他身为汉臣,矢志不渝于汉室的匡扶伟业,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就算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谋臣,他也一直都把自己当成汉臣,他从来没当曹操的魏国的臣子。荀彧选择的道路错了吗?也没有错,他想要匡扶汉室,除了辅佐一位英主,难道还有别的道路?当时,天子在董卓的手里,荀彧没有直接为天子效力的机会,就算可以实现,他和天子都是无权、无军、无钱、无粮,怎么发展?荀彧本人也当不了一方之主,即便后来有了新的、更好的选择(比如投效孔明,比如支持天子自立),他也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本章已完成!请记住【三国之苍生至上】最新更新章节〖433.第433节 曹操的落寞 3〗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10/21067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