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节 美食发明家(1/2)
转眼间已经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候,西元185年(农历乙丑年、东汉中平二年)逐渐离去,接踵而来的是西元186年(农历丙寅年、东汉中平三年)。
华夏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便是春节,在此时,春节已经形成雏形。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原先因为各诸侯国各行其是所以混乱不堪的时历节气等都随着大一统国家的确立而像文字、度量、车轨宽度一样得以统一,历经两汉四百年的变动和巩固,一些陈旧的礼仪习俗被淘汰,同时形成了一批新的时令节日并且在稳定的社会中得以稳固下来,春节便是其中之一,只是,此时的春节还不叫春节,叫做“正旦”、“正日”、“三朝”等,从汉武帝时起,春节便被定为农历的每年第一天。
春节的到来让整个鲁国、整个大汉都陷入了欢庆中,只不过,动荡的时局让这种“欢庆”带有一种别样的味道,达官贵人们自然是借机穷奢极欲、酒池肉林,穷人们则是“苦中作乐”,同时祈祷在新的一年里生活能变得更好一点——孔明心知肚明,接下来不会更好,只会更坏。
此时的华夏人庆祝春节的方式跟后世的华夏人是大不相同的,最普遍的庆祝活动是举办傩戏,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都会举办大规模的傩戏,除此之外,民间还会祭门神(门神肯定不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而是神荼和郁垒),人们把刻有神荼和郁垒形象的桃木符放置在门上,再悬挂上苇索以供二神抓鬼所用,“桃木克鬼”是此时华夏人的传统和普遍信仰,除此之外,还有放爆竹。
火药在此时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此时的“爆竹”肯定不是后世的鞭炮,所谓的“放爆竹”,顾名思义,就是把竹节放在火里烤,让竹节受热膨胀爆裂,从而发出噼啪的清脆响声,可谓名副其实的“爆竹”。
这一年的除夕晚上,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和外面街上举办傩戏的锣鼓喧嚣、鼎沸人声中,孔明特地邀请父亲孔融、母亲陈氏、准岳父甄逸、准岳母张氏在家中齐聚一堂,一是为庆祝新年的到来,二是为展示他的“智慧”,主要是展示给甄逸、张氏看的。孔明自从当了甄家未来的五女婿,一直都在大花特花甄家的钱,还从来没有让甄家因为他而赚到钱,时间长了,难保甄逸和张氏不会在心里犯嘀咕。因此,孔明一来需要借助甄家的钱财资金实现“利滚利”,二来需要安抚甄逸和张氏,稳定甄家的人心,让甄家看到希望,从而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另外,甄逸自从搬到鲁国后,一直受到华佗的悉心医治,其所患的慢性疾病虽然没有被根治,但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调理,身体健康状态起色了很多。
“明儿啊,你这是搞什么呀?”孔融、陈氏、甄逸、张氏谈笑风生着进入正堂,却看见堂中已经摆下四方漆案,但案上只有碗筷,却没有饭菜——此时华夏人吃饭不像后世华夏人那样共聚一桌,而是采用“分食制”,各吃各的,并且用的不是桌,而是案。
孔明微笑着向孔融四人行礼:“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岳父大人、岳母大人,正逢佳节,就由孩儿给你们露一手厨艺吧!孩儿保证让你们在这个除夕晚上吃到前所未有的珍馐美食。”
孔融哈哈一笑:“好,好,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四人陆续就座。
孔明对堂外唤道:“兰儿姐!”
“来啦!”兰儿笑盈盈地端着一个托盘步入堂中,托盘上摆放着四小盘香气诱人的菜肴,给孔融四人一人上了一小盘。
“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岳父大人、岳母大人,请。”孔明风度翩翩地招呼道。
孔融四人一起惊奇地看着眼前的菜肴,纷纷举箸(筷子)夹了一点放入口中品尝。菜入口中后,四人一起连连称赞:“好!好吃!”
甄逸打量着眼前的菜肴,问孔明:“这是用猪肉和白菜做成的吧?但做法似乎与众不同,非烹非煮、非炙非煎,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三国之苍生至上】最新更新章节〖第041节 美食发明家〗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10/2106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