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节 孔明出生(1/2)
三国,是一段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铁血时代,一部精彩纷呈、气吞山河的《三国演义》更是让它在整个东方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那一个个叱咤风云、震古烁今的英雄豪杰,那一出出足智多谋、神鬼莫测的兵法韬略,那一场场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战役,那一段段脍炙人口、可歌可泣的故事…都已经深入人心、无需多言,这些,无不让我们后人为之向往、憧憬、迷醉,然而,三国除了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史诗,还充满了种种惨无人道、惨绝人寰、惨不忍睹的惨剧,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数据得以管中窥豹:
东汉一朝,华夏全国人口峰值约为6500万;
东汉末年,华夏全国人口约为5500万;
魏吴蜀三国鼎立之势形成时,华夏全国人口约为2300万,其中,曹魏约1300万,孙吴约550万,蜀汉约400万;
三国统一时,华夏全国人口约为3000万。——注:这些人口数据除了官府登录在籍的,还包括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徒附、宗族、宾客、家丁、部曲、奴仆、佃户等人群和屯户、兵户、吏户、逃户、漏户、隐户等以及属于华夏人的非汉族人口等未被官府登录在籍的人口。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得不明白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到三国之势形成,华夏全国人口从约5500万剧减至约2300万,人口损失率高达骇人听闻的约58%,考虑到在这几十年内还有人口不断地出生,因此,在这几十年内死亡的人口总数肯定要比“约5500万减约2300万”更多,因此,人口损失率足足达到三分之二。换而言之,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华夏人,三个就要死掉两个。“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正是三国时代的另外一面。面对如此惨剧,连雄才大略、铁石心肠的曹操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感叹。
三国,是一段英雄辈出、波澜壮阔、充满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时代,也是一段充满腥风血雨、刀光剑影、死亡和苦难的黑暗时代。
“比起所谓的宏图大业,我更在乎的是挽救无数同胞的生命。”——主角语。
一、本书故事情节建立在古典《三国演义》的基础上,不建立在三国史料的基础上,各色历史人物的人设、性格、背景都以演义为基准,比如,刘备在演义中是非常仁义的,那么,本书中的刘备就是“大仁大义的真君子”而不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诸如此类等;
二、本书故事情节与现实世界无关,没有任何政治隐喻或政治影射;
三、本书故事情节不存在违反科学的鬼神妖魔因素,关羽只是一员有勇有谋、文武皆备、忠义无双的名将,不与“武圣”挂钩;
四、本书中的人口数量和军队人数以客观现实为基准,不以过于夸大、脱离事实的演义为基准,比如,参加官渡之战的袁绍军是实际中的约11万人而不是演义中的“七十万大军”,参加赤壁之战的曹操军是实际中的约20万人而不是演义中的“八十三万大军”,诸如此类等;
五、“苍生至上,仁者无敌”是本书的主题和宗旨,也是本书主角的信仰和原则,本书主角在竭尽全力地挽救同胞生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身不由己地被卷进争霸天下的大势。可以在此提前剧透,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主角既没有投效曹魏、孙吴,也没有投效蜀汉。
汉末三国时期十起标志性大事件的时间:
西元184年(东汉光和七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
西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官渡之战;
西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
西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曹魏建国,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三国之苍生至上】最新更新章节〖第001节 孔明出生〗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10/21067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