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章 选择与被选择(七)(2/3)
好恶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基本理念问题。
对于中国现存的民族工业,陈克的态度很简单。小生产者如果能在人民党大工业化的冲击下能够活下来,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没有任何必要强行消除。如果存活不下来,人民党也没有任何理由对其施以援。小资本被大工业化生产粉碎是一个必然的进程。陈克引用马克思的原话,“有人责备我们[***]人,说我们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读力的基础的财产。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财产出现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
至于文人阶层,陈克言语中露出了最充分的轻蔑,“工业化社会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在中国未来义务教育普及的时代,一切劳动仅仅是劳动,每一个职位都是竞争与选择的结果,凡是读了几句书认点字就自以为高贵,自以为可以凌驾到其他劳动者之上的家伙,或者成为外国或者中国资产阶级的附庸,或者统统在残酷的工业化竞争中落入失败者的垃圾场里面。”
“肯定会有那么一帮死抱着过去不松的家伙嚷嚷着斯文丧尽,人心不古。但是彻底拉平所有劳动者地位的平等,每一个人都成为社会平等的一份子,必然会带来整个中国所有劳动者真正的尊严、自我价值与责任心。”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未来,陈克也没有勾勒任何每秒幻想的打算,“工业化带来的结果是整个中国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工业进程的每一个进步除了带来更方便的生活之外,还会带来重复械的劳动,逼迫每一个人都要不断掌握更多技术与能力,更多的融入社会生活。农业社会还能生存的所有方法,在工业时代都会很快失效。除了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生存方式。这有迷失的痛苦,遇到陌生世界的痛苦,还有让每个人直视自己本质的内心痛苦。工业社会给人的感受是未必能够摆脱的痛苦,但是没有工业化则是生不如死。所以,全中国的劳动者,联合起来!!”
读着这些用词严峻,毫不宽容的文章。还有陈克描述的清清楚楚的工业化时代。周树人有一种感觉,陈克很可能就是在这个工业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人。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感受过这时代带来的痛苦,陈克绝不能如此傲慢坚定的描述工业化时代。
令周树人感到意外的是,他明知陈克的态度可以用“刻薄”来形容,但是他怎么都没办法将这个词用在陈克身上。与那些旧社会中坚阶层出身的优秀者一样,周树人是不怕辛苦的。自幼的教育中,周树人就明白,痛苦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辛苦的工作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并不稀奇。
周树人唯一不能确定的是人民党能否完成他们所承诺的,或者说陈克有没有会能够完成他构架的理想。人民党的工业化理念中,甚至包括读书人所有人都要改造成“工业化时代的劳动者”。陈克甚至对旧时代的读书人抱持着更加不信任的态度,“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并不厌恶劳动,他们期待通过劳动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破除旧时代下对劳动者的偏见,他们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劳动者。但是中国的农业国本质决定旧上层不仅对劳动者有着鄙夷,更有对等级制度根深蒂固的坚持。想改造这种态度,让他们以劳动者的身份而自豪,除非未来的工业化社会发展到让这帮人山穷水尽的地步,发展到让这帮人明白再不加入劳动者的行列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赤色黎明】最新更新章节〖五十一章 选择与被选择(七)〗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2271/6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