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 路线分歧(五)(2/5)
老老实实种地劳动。离开了根据地,外头的曰子有多难过,天华同志你还能不知道?肯定有人混不下去要回来的。其实大家一起这么久,我是希望他们吃些苦头,认识到自己太高看自己,老老实实的回来那是最好的。外头的世道不好混啊。”
陈天华对武星辰的话感到有些别扭,既然旗帜鲜明的要离开,再死皮赖脸的回来,这算什么?如果是陈天华自己的话,他就是死在外头也不会选择回来。可看着陈克与武星辰苦笑的神色中竟然没有一丝嘲讽在里头,陈天华不知道是该称赞两人有心胸,还是该觉得两人实在是有些“滥好人”,至少一直强调要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的陈克未免太宽容了。
如果陈天华现在能够听到周镇涛此时的心声,他或许就会认为陈克与武星辰有先见之明。周镇涛背了一个简单的行李,走在回陕西的路上。尽管他克制住了自己不要回望,可他心里面真的感到一阵阵的失落。周镇涛今年已经27岁,尽管在人民党的六年还不到人生的四分之一,周镇涛却觉得仿佛一辈子都在这个组织度过一样。
如果是集体行军,周镇涛根本就不用考虑行李与住处问题,早在出发前参谋部就会定好行军与作战计划,先头部队也会在路上准备好驻扎点。周镇涛只用按照计划完成指挥工作就可以了。尽管工作极为辛苦,每件事却都是目的明确,策划完整。在这么一个强大的组织中,周镇涛感到自己格外有力量。
现在他孤身一人,指挥千军万马的事情自然不用提起,光怎么走才能回到陕西老家都是件极为艰苦的事情。走什么道路,每天走多远,有没有休息的地方。带一个师两万多部队前往陕西,反倒比周镇涛一个人孤零零的回陕西更容易。
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憋着一口气,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周镇涛还能撑得住。面对军区党委,周镇涛也能毫不示弱。现在再也没有人“压迫”周镇涛了周镇涛自由了,所以他得以极大的意志力压制住自己,才没有让“是不是回去向同志们认个错?”这种念头直接变成脑海里面的一个选项。
只是人类的潜意识并不是那么容易压制的,这种想回去的念头以另外一种形势活跃在周镇涛脑海里面,“如果他们半路追上我要我回去的话,我一定不会回去!”
直到离开的第五天,周镇涛依旧认为前来追赶他的人是会出发的。为此,周镇涛甚至加快了步伐。毕竟是在部队里面接受过相当正规的教育,加上解放鞋的确很方便赶路。这都已经出了淮海省的地界,都快到了开封。追赶周镇涛的“追兵”还没有出现。
不过现实永远都是客观存在的。周镇涛也不得不先面对现实的境遇。在淮海省根据地的时候,他也没什么要害怕的。土匪强盗早就被一扫而空,根据地对于这些扰乱生产秩序的团伙向来抱持彻底打击的态度。三省交界处从来都是“三不管”地区,秩序混乱,土匪横行。人民党却充分利用了这些三不管地区混乱的秩序,不断派兵打击土匪流寇。当然,打击完了也不是白打的,人民党就在这些地区正式“存在”。从维持秩序开始,接下来就是夺取收税的权力,再接下来就是土改,建立基层组织。与根据地的交界处,例如兰考等地,除了县城里面的几个官还是河南本地的,大半个兰考县向人民党交税,而不是向北洋的河南政斧交税。
人民党的治下有一个极大的特点,那就是公共事业上终于有投入了。道路即便没有修葺,至少在各个路口都有路标。各个沿途的镇子上都有国营的旅店、邮局、学校、卫生所这类的公共设施。甚至能够看到报纸这种在根据地内部已经相当普及,根据地外只在大城市出现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赤色黎明】最新更新章节〖一九二 路线分歧(五)〗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2271/55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