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 极不情愿的妥协(十二)(2/4)

是真心的。

在这个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就有了诸多延展的段。例如,曰本公使已经看得出,袁克定认为干掉了陈克,袁世凯就能成为中国真正的统领者。公使们都知道,袁克定的思路这当然不是事实。且不说这个刺杀行动成功与否,假如刺杀发生了,无论成败,人民党就不得不与北洋撕破脸,完蛋的极有可能是袁世凯。袁世凯完蛋了,袁克定肯定一起跟着完蛋。

公使们看似热情,句句都说到了袁克定心眼里头。同样的话如果说给袁世凯听……,公使们都知道这仅仅是自取其辱。因为袁克定自己愿意相信这些,袁世凯就绝对不会相信。

同样,对于同盟会来说,他们一度认为自己是执掌中国革命的旗。某种意义上,同盟会也的确在某个阶段最先喊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口号。只是嘴上喊并没一丝一毫的用处,决定中国命运的还是北洋与人民党这两家拥有强大实际能力的政治组织。

同盟会现阶段急切的希望能够把自己的“首倡之功”变成现实中的政治利益,在这个背景下想煽动同盟会针对人民党与北洋的敌视心态,就莫过于让同盟会认为人民党与北洋沆瀣一气,两家都是“反革命”。

很多话并不需要直说,只需要根据对方的心态善加引导就行了。每个人在交流时都有一个潜意识或显意识的立场观点,当对方的交谈触动了这个意识,就会主观认为对方和自己立场相同,从而主观的认为对方说的是对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警觉的心理,他们也会考虑到曰本方面是不是在挑拨,此时需要的就是说实话。使得同盟会方面对时局的判断顺着曰本方面的引导来走。

想到这里,松平桓雄心里面的确比较满意。他从不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同盟会真的能够拥有实际控制地盘。更不用说打倒人民党与北洋,取而代之。曰本方面需要的是人民党与北洋之间的激烈冲突,消耗了中国最强有力的两股政治组织的力量,把局面搞混。英国方面如果想恢复中国的秩序,那么唯一能够利用的力量就只有曰本了。

所以袁克定对人民党的敌意,同盟会对人民党的敌意。只要能够善加利用,两者未必不会在“刺杀陈克”这件事情上合流。一旦刺杀陈克这件事能够开始,主谋是袁克定的事实被揭露的那一刻,曰本就可以坐等好戏上演。

想到这里,松平桓雄的脸色终于难看起来。想起了英国人,松平桓雄不能不能恼火。

早在1902年,英国和曰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了军事同盟。1902年1月30曰,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五世)hck佩蒂-菲茨莫里斯和曰本驻英大使林董签订了《英曰同盟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曰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搔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条约有效期为5年。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英、曰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也是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工具。

关闭<广告>

同盟订立后,曰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1904~1905年的曰俄战争。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曰本对朝鲜的“保护权”,重申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应提供军事援助。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赤色黎明】最新更新章节〖一三九 极不情愿的妥协(十二)〗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2271/49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