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宋之赋税弊(2/3)

那些本來早不在国家规定的制度里,于是临时就得找地方领袖,向他们要房子,要稻草,要马料,要用具,要壮丁,要给养。这明知道不好办,但也得勉强办。军队常來常往,这些地方领袖,就变成专是对上办差。

地方行政官却感到有此一种人,又省事、又易督责,于是即使地方上沒有这样人,也硬要举出一个两个來。军队像水一样地流,到了某地就要派差,所以办上差的办上三五年,家私就垮了。一个垮了,再找另一个。以后即使沒有军队需索,地方长官也依然沿着旧习,仍要地方照常办差,这样就变成地方又多了一笔负担。而更坏的是使地方上沒有一个能兴旺的家族,兴旺了,派差便轮到他。咱们大宋的差役法,都是由前面历史沿袭下來。你看,这陈员外就是个例子,估计是这县令的任务都摊到了这家头上。”

原來如此:“这地方官也是,若是地方上的富户都如此,那谁家也兴旺不起來,能兴旺的也就是有职田,或是地方官惹不得的官宦。这些地方官也是混帐,朝廷派下來竟不作为。别说,哥哥你确实知道的还挺多的。”

“那是!”元泽得意的笑笑:“要不说你不明白官场和民生,这些咱爹知道的更多,对了,你还记不记的嘉佑年间,爹爹上奏万言书。”

“记得啊?!”这事王旁怎么忘得了,当时父亲王安石废寝忘食,为上这书查阅大量的书籍史典,而且这里面还有元泽不少功劳。

“当时万言书上就已经写出了诸多赋税的弊病,只可惜这事就这么放下了。而且当时爹爹还说,等你我兄弟年纪再大些,自然就理解其中的一些事。”

王旁还想再问什么,一行人竟不知不觉中已经來到了山坡下,顺着坡上的土路上了山坡,府宅的大门前是一片平地,王旁等人下了马,元泽拉着王旁來到府宅大门前。 啪啪啪,三声叩门,门被吱呀打开,门内的家丁看到元泽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來:“哎呦是大公子回來了,您怎么不派人提前说一声啊!”说着急忙打开两扇门:“这位是?”

“赵伯,怎么连我兄弟若你都不认识了?”元泽说着哈哈笑了起來,看样子元泽和这家丁很是亲热。这家丁年纪得有五六十岁上下,尤其听元泽如此称呼,看來是府上的老人了。

“这,这是二公子?你两小时候可是长的一样啊,要不是二公子那会不开智,还不好分呢?!快快,來人”老家丁明显有些慌神,赶忙安排其他人。“你去把马匹车辆安顿好,你快去禀报老爷和夫人。”赵伯张罗着,便有家丁向府里跑去禀告。

元泽领着王旁顺着宅院的青石路向里走,院子略开阔,青石路便有水井,树木花草,如今寒冬时节,石路两边梅花盛开,寒香扑鼻。青石路的迎面就是大厅,还沒到大厅家丁就跑回來告诉元泽:“老爷在内宅的书房。”

元泽让赵伯先带随从的人在此等候,然后拉着王旁绕过楼廊与角门,进到第二进院,便见院内是带有天井的二层楼房,中间有一水池,王旁四周看了看,楼廊上有人走动元泽说道:“前面这进院是客房”,接着又穿过一进,“这里原是二伯的住处,如今他们已经另立门户,就在傍边的宅院。”[

王旁见元泽沒停下脚步,一边欣赏院落,一边跟着元泽往里走。再进一进院,同样是一圈带有二楼的四合院:“到了!”随着话语,元泽的脚步也加快了。王旁紧跟着元泽上了二楼,三绕两绕來到书房。

王安石听说两个儿子回來了,正是欣喜,尤其是听到王旁回來的消息,想到这几年这孩子吃了不少苦,尤其在外征战那都是把命悬在刀尖上。又想到王旁府上的遭遇,心中又疼又怜,这会儿正等着两个儿子,书也看不下去东瞅瞅西看看听着外面的脚步声,在书房來回踱步。

门一开,元泽与王旁走了进來:“爹爹,我们回來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争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四十四章 宋之赋税弊〗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2048/2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