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王旁的遗憾(2/3)
还负责审理疑难案件,平反冤狱,以及接受民众的上诉。
这么重要的人仲针引而來,王旁忙拱手说道:“久仰蔡提刑的威名,当年治理江西盐务战绩卓越,王某十分佩服,今日蔡公亲自來访,迎接來迟还望见谅。”
现在仲针将此人引而來,而且是非官方形式,这么一口一个兄长,一句一声的若兄,想必蔡挺心里也很明白,赵仲针那是未來毫争议的太子,自己此次参与调查王旁府宅失火的事,那必须要尽心尽力了。而且即使沒有仲针引,蔡挺听刚才王旁那番话也是十分顺耳。
蔡挺早听说王旁这个人,这次见面见王旁并非传闻中的少年气盛,又将自己当年江西的成绩赞颂于前,心里十分受用。更何况他也知道王旁所做的功绩,更有惺惺相惜之情。蔡挺欣赏的神情看着王旁,想起此行目的,稍有惋惜的说道:“子政一直倾慕王侍郎才学,今日得以相见,只是想不到竟是此情此景。”说着蔡挺叹了口气。
王旁不由得也是心中难过,他轻轻叹口气说道:“家中遭此变故,也非意料之中。”他想说些什么秉公而判之类,但转念想事情还沒弄清楚,判什么判。
王旁本想悄悄回來,不声不响慢慢查,现在惊动的人也不少了,他看看娄青旁边的人。仲针忙引:“这位是当朝开封府知府李参,字清臣”
李参急忙拉住王旁眼睛含泪:“王侍郎,清臣不才辜负包丞相之托,让贵府遭此磨难。”王旁听李参提到包丞相,心中一阵酸楚。丞相对王旁的关爱,包拯暗藏松文剑,又赠剑王旁,此番情义和信任,以及丞相往日教诲历历在目。或者最关键时候,包拯丞相沒有讲任何大道理,只有一句让王旁记忆颇深:“为父若不居于此位,纵有爱民之心也是枉谈。”
想到此,王旁眼圈一红落下泪來,他哽咽说道:“开封府岂止只是我梅耶府一宅一院,李知府责任之重,王旁绝沒有埋怨之意,只是想起义父生前之事,心中难过。”
李参也是心情激动,他颤声说道:“包丞相清正廉洁,一世英名。皆是我辈的榜样,王侍郎放心,即使沒有王侍郎与包丞相之情,李某也会尽力查明此事。”
屋中之内的人,谁也沒见过王旁落泪,不管经历什么样的坎坷,不管受了什么样的委屈,不管战场上受了什么样的伤,王旁都沒有落泪过,而今想起包拯王旁难过了,难过的竟是这么一个刚直不阿的丞相,如今也驾鹤西去,大宋还能不能有像丞相那样勇于直谏之人。见王旁落泪,房间一片哀伤之情。
元泽叹口气:“兄弟节哀,这次大家一起來,就是商议一下如何料理宅中之事。”元泽说罢看了看仲针,仲针也说道:“若兄,我们正有事相告。”[
王旁点点头,忍着心头的哀痛,吩咐家人退下。仲针等人也命侍从暂且退下,房间内只剩下颖王,王旁,元泽,蔡挺和李参。
王旁见众人稍有沉默,谁也不知道先开口,于是自己说道:“我本应早些回來,祭奠先皇,拜祭我义父,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回來途中,梁山之上又受些伤,如今想起來都未见我亡妻之面,这又是我一大遗憾事;现知我儿子生死不明,这是我第三遗憾。想起來心中难过。”
听王旁这么说,仲针开口说道:“若兄不必太过悲伤,历代先皇皆有名臣勋将陪葬,我已经上本奏请父皇,请求将狄青将军,包拯丞相陪葬于先皇宋仁宗的永昭陵。先皇已经准奏,此事就请若兄将二位名臣之衣冠护送进皇陵,也可了兄长的心事。”
王旁听罢此言,起身跪地给了仲针一拜,这一拜是由心而发。虽然这个身体的生父是王安石,但义父包拯,恩师狄青更是对王旁有栽培提携之恩,更何况狄青也是月下的生父。 王旁心中纵有再多恨赵曙的心,见仲针考虑如此周到,又如此尽力,也沒办法起了反了大宋朝的决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争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一十一章 王旁的遗憾〗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2/2048/21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