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直挂云帆济沧海(3/4)
了很多先进的但又非常廉价的设备,他们在原有美国技术的基础之上,又引进了西欧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其中婆罗洲军工厂招聘了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失业的科技研究人员和技术工人,正在开发了班用轻机枪、12.7mm口径高射机枪,八二无后座力炮等产品,这些都是这个这个年代非常先进的产品。造船厂则和欧洲一些传统的船厂合作,积极研制小型的军用船只,由原来只能造小渔船逐渐转变成造军用舰艇的大型船厂。机械加工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
除了制造业,在铁矿加工,铝矿加工方面也做的风生水起,石油的开采和加工同样纳入到进程,以杨文为首的南洋华侨新组建了婆罗洲南洋实业公司,各个产业现在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由于有西欧和美国投资商做掩护,在当地殖民者和政府那里倒暂时可以蒙混过关。
但华侨创办的南洋实业公司与当地殖民者和土著还是产生利益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南洋猖獗的海盗也对公司的远洋运输产生巨大的威胁,这各种威胁迫使杨文亲自来到多伦请教张天宇。
面对目前南洋实业公司艰难的处境,张天宇特意开会研究决定,今年朝阳抗日军校第一批毕业生二百人,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充实到各个部队,加强军队的建设,另一部分由杨文带领去婆罗洲,以保护华侨产业的名义建立南洋华侨保安公司,组建海上运输保卫队,同时抽调一批军政干部去婆罗洲,以保住国内抗日在海外的一个支点,有了这块根据地,国内的抗日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会议中,张天宇对多伦根据地的发展提出采纳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提出要广纳人才,积蓄力量,暂避锋芒,向西发展的政策;对海外南洋实业公司提出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在实业上钻研科技,在经济上拓宽渠道,在军事上埋头发展的政策。
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镀上一层金色。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华。
晨曦中,张天宇将杨文送到多伦城外,面对着茫茫的古道,发出感慨来:“国内形势如此紧张,你们身在海外的游子还在惦念着祖国,为支持国内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真是辛苦你们了。”
杨文接过话来:“海外华人和国内同胞本就是连理同根,国强则民强,国弱则民弱。祖国受到欺凌,我们身居海外的游子也一样抬不起头来呀!共同抗日,还我河山,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呀!”
“国家积弱非一时之功啊!在西方工业化热潮疯狂进步的时候,我们大清王朝闭关锁国,夜郎自大,逐渐拉开了与西方世界的距离。当国外的坚船利炮开到国门的时候,只能议和谈判割地赔偿。连年军阀混战,伤的是我们中国的元气呀。政府高官守旧轻率,苟且偷生,掩盖实质,虚张声势;地方官吏愚钝糊涂,不明事理,很少能够有深谋远虑的人。国弱就要挨打,这半个多世纪来受到的侵略还少吗?海外华侨更是受到欺压,这是不争的事实。只有我们祖国强大起来,中国人挺起腰板屹立世界东方,那是就是我们民族扬眉吐气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的。”
杨文也很激动,面对着大草原,由衷的说道:“张总,我们在海外的华人每时每刻不想着有这么一天,我们也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现在我回去训练华侨士兵,发动华人,我们是不是就此机会揭竿而起,打退腐朽的殖民者,建立一个华人政权,将海外同胞都发展起来,推动国内的抗日运动。”
“不可。”张天宇很坚决地说道。“当年兰芳公司还没有正式建国,就被殖民者所击溃。大的前提就是没有有力的后盾。我们的力量太薄弱了,必须要潜心经营。我在国内安排各方要遵循当年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提出广纳人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抗日之东北崛起】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章直挂云帆济沧海〗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96/196525/8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