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重逢(1/2)
在香港与杜月笙谈事情的时候吴铭便请他介绍几位在上海身分比较单纯的老实朋友既和青帮联系不大又和其他势力没有过深的牵扯。杜月笙对此很是赞同便把他的一个同乡在公共租界里开个小店的马祥生介绍给了吴铭并且亲笔写了一封信。
也亏了吴铭到得比较快这个马祥生是个胆小谨慎的人现在时局混乱他那几个店铺又生意惨淡便决定全家迁到美国投靠亲戚手续都已办妥就等着把店盘出房子卖掉了。正好吴铭不仅需要一个落脚点如果有个职业掩护就更好了便决定把一间小杂货店和马祥生住的房子统统买下钱不够就只好让马祥生顺道到趟香港由杜老板给垫上了。看在杜月笙的面子上马祥生倒是很痛快便答应下来并再三说明此房也是借助于杜先生才能够买下来。马祥生交待了一下杂货店里的两个小伙计又让自己的一个上海亲戚继续将剩下的店铺变为现钱再与他到美国会合。全家买了船票不过两、三天便离开了上海。
马祥生的住宅是上海最具特色的石库门房屋。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房子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地客堂间。客堂宽约四米深约六米为会客、宴请之处。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地外立面。所以石库门虽处闹市。却仍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地好处。
吴铭对这个房子很满意住在这里不容易被堵死退路而且他又买了一些木板和钉子准备在房子的围墙下设上一圈陷阱以防万一。
诸事忙乎完毕已经过去了五、六天的时间。吴铭搬进了新家这才联系了万墨林在静安寺路的皇后咖啡厅见了面。
“原来是张先生。”看过杜月笙的亲笔信这个杜月笙的老管家万墨林笑着说道:“爷叔交待的事情我明白了。不知张先生需要我做些什么?”
“万管家客气了。”吴铭蜡黄地脸上露出笑容低声说道:“请把张大帅的最近的行踪告诉我……我也好尽快完成杜先生的嘱托。”
万墨林点了点头将头凑了过来低声说道:“张大帅不在上海他现在正在莫干山的别墅里避暑如果他回来我一定转告张先生。”
“他倒逍遥。”吴铭皱了皱眉头沉吟着说道:“那电台地事情?”
“明天还在这里交货。”万墨林肯定地说道:“以后就用电台联系吗?”
“通过香港的杜先生这样更加稳妥一些。”吴铭点了点头“临走的时候我已经和杜先生商量好的。”
“好张先生是稳重人。以后有事情就用那条秘密通话线路找我爷叔看好的人肯定不会错的。”万墨林对杜月笙非常忠心对吴铭也显得非常信任。
两个人又低声说了会话定好下次联络暗号便各自离开了咖啡厅。
第二天万墨林果然如约送来了一部电台并再三叮嘱吴铭报时要千万小心防备日本人侦测电波。
韩寒在重庆经过短期受训后作为吴铭的联络员来到了上海化名韩中冰现在地掩饰身分是《中美晚报》的一名记者。这段时间他很郁闷来到上海这么长时间了那个王不四竟然没有跟他联系也不知道那个家伙是怎么想的?现在到底在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一个人的抗日】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章 重逢〗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9/1977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