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泓神赋》(1/2)
芈芸闻言甚是欢喜,能够开创一种文体之人当有何等才能?哪个女子又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有过人之处呢?
“敢问郑伯所吟之词为何名?”郑骀刚才吟的那首词对芈芸来说意义非凡,所以芈芸又问道。
“《鹧鸪天·桂花》。”郑骀答道。
“鹧鸪天?”芈芸不解的复述道。
郑骀解释道:“鹧鸪天为曲调名,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原来如此。”芈芸恍然大悟的说道。
郑骀对芈芸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芈芸此时对郑骀也芳心暗许。
随后两人的话便都多了起来,直到楚王中派人来邀请郑骀赴宴,两人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郑骀来到楚王中行宫之后,其随从便将郑骀与芈芸见面的情形详细的禀报给了驷迅。
驷迅听后低声鄙夷的说道:“真乃蛮夷也!”
驷迅对于郑骀开创新文体的事虽有些意外,但也并未太放在心上。
因为贵族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文采也很正常,文采和政治手段又不能划等号。
楚王中飨郑骀之宴进行了一会儿后,郑骀便想借着酒劲高吟一首赋。
郑骀在初见芈芸之时脑海中便闪现出了一首赋,他准备将那首赋稍微改改再吟出来。
郑骀饮一爵酒后便对众人说道:“戊午年,辛酉月,丙辰日,寡人与楚王盟于大棘,燕前游于泓畔。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高阳姬。感楚先王梦巫山神女之事,遂作《泓神赋》。”
众人闻言皆看向了郑骀,郑骀满饮一爵酒后,放下爵便高声吟道:
“余从溱洧,言往大棘,背具茨,济濄水,及秋地。事毕游于泓川,流眄乎水中央。。。念将归乎西路,恐久不能相见。”
此时虽有短赋,但还并不是一种真正独立的文体,只是穿插于诸子散文中。
原历史上百年之后的《荀子·赋》才是第一部以赋名篇的文学作品,而《荀子·赋》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赋。
屈原、宋玉等人所作骚赋也仅仅是诗向赋的过渡而已。
到了汉代才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郑骀高吟的这首《泓神赋》改自于汉末曹植所作《洛神赋》,虽有所删改,但其精华仍在。
《洛神赋》作为辞赋名篇岂是浪得虚名,该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郑骀吟罢,在场众人无不感到惊叹,皆不断回味郑骀所吟内容。
楚王中已经知道郑骀开创了“词”之先河,此时又见郑骀作《泓神赋》,楚王中不禁对郑骀刮目相看。
其实楚王中之前还因将芈芸许配给了郑骀这个傀儡国君而对芈芸有些许的愧疚之情,此时楚王中的内心便好受多了,不仅是因为郑骀所表现出的文采出众,还因为《泓神赋》体现出了郑骀对芈芸的感情。
右司马景琛不知郑骀与芈芸相见之事,于是疑惑的向郑骀问道:“郑伯,余怎么未曾听闻泓水之神名曰高阳姬?”
景琛问的实在有些唐突,坐在其身旁的昭同为避免尴尬,便对景琛说道:“君居汉水,焉能尽知泓水之事?”
昭同随即又低声对景琛说道:“郑伯口中泓水之神名为高阳姬,实为王子芸。”
昭同虽不知郑骀与芈芸相见之事,但却知芈芸随行之事,他再结合《泓神赋》内容,一下便明白了过来。
“琛孤陋而寡闻,还望郑伯见谅。”景琛当即对郑骀赔罪道。
郑骀只是微笑着对景琛还了一礼,并未说什么。
驷迅虽然也对《泓神赋》的文采感到惊叹,但他同时还对郑骀作《泓神赋》有其他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回到战国当国君】最新更新章节〖第113章 《泓神赋》〗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80/18062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