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过年 二(2/3)
三两花生油,这样做出来的年糕粘粘的、香香的,软硬适中。
苏缨和林达还从没做过年糕,自然又是张德宝来帮他们,不过张德宝是老观念,说蒸制年糕的成败,关系着来年运气的好坏,所以蒸年糕时有一堆禁忌,例如不准说不吉祥的话,不准大声吵闹,一定要蒸熟等等。
真么闷头干活可把两人给闷坏了,偷偷在张德宝身后伸舌头做鬼脸。
除了红、白年糕,还有芋丸、肉丸两种节令小吃过春节必不可少。虽说原料也都属平常,但配料独特,便很有些“另类”了。像芋丸,原料为大米和芋头,但大米必须用早籼,芋头必用白芋。大米加小茴香磨浆掺上芋头丝,再加鱼露、盐巴倒进笼中蒸熟,放冷后再切成三角形块状,置入热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入口则酥,香嫩软兼具。
芋丸、肉丸外形并非是“丸”,而是直径半寸的“半丸”,也不知为什么要给它起个“丸”的名字。
做肉丸除了用白芋头丝、薯粉和红糖,还要加肥猪肉丁、酱油和盐巴。在参水揉成团状,放入笼中蒸熟。出笼时则变成半圆的咖啡色团,活像一块巧克力饼。那味道也怪怪的,除了甜,还有咸,出了肉味,还有酱味。
这四种年糕都做好了,才算大功告成,红、白年糕,加上芋、肉丸,是省人春节必备的著名小吃,故而被誉为“迎春四味”。
除了祭祖,年糕在团圆饭桌上可当主食或甜品,一般是把年糕沾上茹粉切开油煎,造型模仿银条状,以形状寄予新年财的意思,摆放在盘中,再用糖水勾芡淋在年糕上即成。
“没想到一次就能做得这么好,早知道就早些做这年糕,给人家都送一点去尝尝。”苏缨看着年糕成品,卖相一点都不比外面店里买的差,味道肯定更好。
“我们做这些年糕可不容易啊,要送的人那么多,再多做些我就得散架了。”林大没好气的说,这重活累活可都是他干呢。
腊月二十七在城里的打工的村民们陆陆续续返乡了,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这可是真的热闹,不是用鞭炮什么炸出来的,越来越多的生面孔出现在林达和苏樱面前。
“王婶,这么急急忙忙的去哪儿啊?”苏缨忙着和熟人打招呼。
“我这不成材的儿子回来了,想着带他去走亲戚呢,”王婶扯过身边的年轻人,“阿勇,这是我们村的苏书记。”
“苏书记,”阿勇憨厚地笑笑。显然有些不适应。
“叫我小苏就好了,大家不都是这么叫的,王婶真是好福气,儿子长得有高大又帅气,特别像你,这脸哦就是和你一个模子里出来的,难怪人家都说男孩子像母亲帅气。”苏缨最甜得像抹了蜜,把王婶哄得合不拢嘴。
“大家都是我这儿子像我,小时候和我可亲了,长大了就嫌弃娘了,成天嫌我啰嗦,”王婶虽是数落着儿子,却是一脸甜蜜,“这次他回来,给他订了亲,老郭家的闺女,正准备带他去呢。”
“老郭家的闺女?啧啧,那相貌那人品都是一流的啊,”苏缨伸起大拇指,“王婶你的福气也太好了,儿子就这么一表人才了,再找一个那么好的媳妇,你这下辈子都要泡在蜜里喽。”
“你这孩子,就是嘴甜,我媳妇儿将来要有你一半贴心我就满足喽,我这儿子就是老实,给他找个踏实本分的媳妇儿好好过日子,省得他在城里被那些人带坏了。”
王婶见苏缨一脸迷茫,又补充道,“就是老周儿子那伙儿人,那些小兔崽子不学好,一个个男人把头留得和女人一样长,还染了乱七八糟的颜色,你是没有看到哦,有几个还打耳洞戴耳环呢,不男不女的,和人妖一样”王婶说起这些人就愤愤不平的停不了嘴,弄得他儿子尴尬不已,不停扯他袖子。
原来说的是那些“森林野怪”啊,村里原来就有几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种田记】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六章 过年 二〗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65/165324/11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