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铁帽子王(1/2)
太平天国第一悍将,前军统帅,英王陈玉成的头颅被送进京师之后,满朝震动,此战的意义即使和攻陷安庆相比,也丝毫不差,攻陷安庆是战略上的胜利,斩杀陈玉成则是给本就已经人心惶惶的太平天**心又一次重击。
此战过后,朝廷对前线官兵给予了巨大的奖赏,兵部尚书文祥加东阁大学士衔,补上了桂良的缺,为正一品,另外又加封一等忠勇侯。
最初人意料的是对僧格林沁的封赏,僧格林沁原为科尔沁亲王,这次竟然诏其“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也就是说,僧格林沁被加封为铁帽子亲王。
大清的爵位,最高的就是亲王、以下依次是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等等,这些封号只限于赏赐给皇室宗亲或者蒙古汗王。
至于汉人和非皇族的满人,则不能做王爷、贝勒,他们的封号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为了防止封号的过滥,所以朝廷规定,封号是随着继承而逐渐下降的,比如奕,他现在是恭亲王,但是他死了之后,继承他爵位的儿子必须降一级,只能是郡王,他的孙子则只能继承贝勒,从孙子就是贝子,再往下,还要降为奉恩镇国公,到了这个级别,就不用再降了。
也就是说,一个爵位,需要降四次才算到底,到了第五辈才算稳定下來,但是即便是一个亲王,降到第五辈也只剩一个镇国公了,更不用提其他的郡王、贝勒这等爵位了。
但是也有极其个别的王爷,是铁帽子王,何为铁帽子,就是说他们的王爵是不用降的,帽子和铁打的一般,子子孙孙都能平级继承王位。
到目前为止,大清只有九大铁帽子王,而其中的八个是大清建国之时的八大功臣。
比如努尔哈赤的二子代善,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侄子济尔哈朗,皇太极长子豪格等人,这些人都是为大清的江山立过汗马功劳,所以才被封为铁帽子王,而且这八大铁帽子王之中还有两个只是铁帽子郡王,而非铁帽子亲王。
除了建国初期的八大铁帽子王之外,满清入关之整整两百三十年,只封过一个允祥为铁帽子怡亲王。
允祥是康熙帝的十三子,在雍正争夺储位的过程中,允祥出了很大的力,但是,即便这样,允祥也是在死了之后才被雍正帝追封为铁帽子王。
僧格林沁本就是蒙古科尔沁部的汗王之子,他继承了父亲的郡王封号,后來因为其战功卓著,朝廷将其破格提升为亲王,但是,任谁也沒想到他竟然能做到“铁帽子亲王!”
这个爵位可是和多尔衮,豪格,代善这种开国元勋相等了,无论是什么荣耀都不及其万分之一。
僧格林沁接到封赏之后,也是震惊不已,连忙上书推拒,但是朝廷不许,僧王见状,再度上书推辞,朝廷又是不许,如是者三,僧格林沁才知道朝廷是真心封他为铁帽子王,这才接受了封号。
******************
陈玉成被诛杀,河南的长毛全军覆沒,苗沛霖又投降了朝廷,所以河南境内就只剩下张乐行的捻军在独自奋战。
捻军在河南有十余万人马,驻扎在杞县附近,陈玉成在通许战败之后,张乐行也意识到了战局不妙,他虽然沒像苗沛霖那样无耻的乞降,但也知道此处不能久留,于是趁着清军在围剿四散而逃的长毛的时候,张乐行率领大军迅速往东南方撤退,准备返回江苏北部、淮河北部等捻子根据地继续作战。
等到清军将长毛彻底杀光的时候,张乐行已经逃窜出了河南,现在局势一片大好,僧格林沁和文祥岂能放张乐行逃走,于是经过商议,文祥决定亲自担任先锋官,率领一万骑兵先行追击,僧格林沁则收拾大军,押送粮草辎重,在后面紧跟着,袁甲三也奉命带着大军随后而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列强代理人】最新更新章节〖第两百零三章 铁帽子王〗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61/16181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