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八章 训练(1/2)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八章 训练
寒风吹彻,百花调零,燕京的冬天总是很干很冷,凛烈的北风吹过长城上的石块,使它更显得坚硬、冰凉。 动物们早就存储了足够的食物,在温暖的小窝里舒心地睡着,只等着来年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但是,驻守长城的军士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特别是那些正处于训练阶段的三十万新兵。
却见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军士,扛着擂石、滚木、箭矢等重物在长城的阶梯上气喘吁吁地奔跑着。 虽然寒风呼呼,但豆大的汗珠还是自每一个人的脸上直淌而下。 数十斤重的盔甲,再加上数十斤的重物,让他们就这样扛着在长城上跑上跑下的,倒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不过他们却丝毫也不敢偷懒,因为在他们的身旁,是一个个对他们大声吼叫、高声喝骂着的教头。
出于我的授意,这些教头不会对这些新兵有丝毫的手软,鞭子、辱骂、拳脚……训练残酷程度一反大宋听之任之的风格。 在军队中不需要什么民主、也不需要自尊、更不需要软弱,这些只会让部队形同散沙,让他们失去凝聚力。 我需要的是服从,服从,再服从。 他们耳朵里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上级的命令,这个命令即使是错的,即使让你去死,你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由于长城上无法堆积过多的擂石与滚木,是以这些军士将这些重物扛上山头之后,还得将它们扛下来。 日复一日地做这种貌似无用功的行为。 一部份军士可有意见了。
“我等是来杀敌地,可不是在此平白浪费力气。 ”他们大声抗议着,甚至还可以称得上义愤填赝。
大宋一向都是不以言论杀人,包拯对着皇上也敢指手划脚、口沫横飞,那么他们这些凭着一腔热血前来报效国家的好汗,说几句公道话又有什么干系呢?于是乎,加入他们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人数竟占了全军的三分之一。
我静静地看着,然后冷冷地抛下一句话:每人赏三十军棍。 一个也别落下。
这些人无一例外在床上趴了半个月,接着又被教头自床上拉起来训练。 据说当时执行打军棍的忠顺军军士,手臂也肿了近一个月才消。 自此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了军队里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地方。
这样的训练不但能够达到增强他们体质和让他们团结地目的,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防御,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训练之后,他们再也不是那种只知勇猛。 一旦有敌来犯,便一窝蜂地涌上城墙,即不知轮番体息也不知如何让城墙保持畅通的“土匪”了。
除了这种体能训练,另一半的时间全部用于弓、弩的训练。
长城,给人的感觉就是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居高临下最有利的武器,那就是运程武器。 所以,对于这些新兵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训练近身搏杀,这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需要全方位地对抗体能和心智的任务。 还是要交给那些经过战争洗礼的老兵。
弓、弩训练的教头,自然是要由精于此道的龙卫水师来担任了。 这可忙坏了那些水师军士,自燕京一役之后,龙卫水师是元气大伤,人数锐减至两万余人。 由这两万人来训练三十万的新兵,亦即平均每人必须带十五个徒弟。 这可让龙卫水师的军士们忙得不亦乐乎。 但奇怪的却是张猛从未在我面前为此诉过苦。 反而还是一副兴致盈然地样子。 难不成这豪爽的汉子还是一位乐于助人的活雷锋?我心里不由猛犯嘀咕。
后来我才知道,原先我答应过给龙卫水师五万人的编制,这小子就以公谋私,借着训练新兵的机会将神射手全选到他的水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大宋之神箭无敌】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八章 训练〗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61/16131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