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才(1/3)

金、锦两州因人祸而引发的天灾,不仅打乱了盛京将军府的日程安排,同样也打乱了赵府的日程安排。

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发给盛宣怀盛督办的求援电报,在第二天就得到了回复,这位手头阔绰的大员,在救灾抚民的事上倒也不含糊,他在给依克唐阿的回电中说,现在已经着手筹集赈灾银粮,只不过因为前番战事折耗太多,所以他能筹集到的东西也不多,合计可以转运苞谷四万石、粟米四万石并银三万六千两,克日即由津港起运,从海上转抵锦州。

至于发给朝廷的请赈电报,回复来的就晚了很多,毕竟这等大事朝堂那些官员们得好好议一议,然后再呈递给皇上、皇太后,请圣旨、懿旨什么的,最后才能交给户部核算赈灾所需的具体钱粮数。就这么的,直到第四天头上,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才给发来一份电文,声称朝廷已经给热河方面下了旨意,着其有司会同直隶粮备道、永平仓即日督办赈灾钱粮,以救金、锦灾民。

金州、锦州两地的灾民要救,可又不是有了粮食、银粮,就能拉过去赈灾救人的,毕竟金州府城以及金州的大部分辖地还被日本人占着,大清的官吏要过去赈灾救民,还得先跟日本协商好了才行——畜生的逻辑就在于此:只会杀人不管救人,不仅它自己不救,别人去救还得先瞅瞅它愿不愿意。

就这么着,在接下来的四五天里,盛京将军府的一干官员,一方面等候着朝廷以及津塘方面解运过来的赈灾银粮,一方面数次派遣外事官员与小日本交涉,力图能够抢在赈灾物资到来之前,把设在金州倭寇占领区内的粥场建立起来。

正所谓“国殇民辱”,在这段时间里,赵千栋唯一的感觉就是耻辱,在前世的时候,他对近代史上的一些东西并不感兴趣,即便是偶尔有所涉猎,也只能感觉到一种愤怒,并不是十分严重的愤怒,毕竟对于那时候的他来说,这段历史太过遥远了,同时呢,他那时候需要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多赚钱,赚黑钱,以此过上更舒服更痛快的日子。可实现如今,当他真正处身在这个大环境里的时候,他才明白国殇民辱这个词的意境究竟有多深,它就像是一把崩了刃的钝刀,时刻不停的在心尖上锉割,它带来的不是疼的感觉,而是抽搐的感觉,这种抽搐让人恨不得把整个身子蜷缩起来,而后再猛地伸展开,同时放声嘶喊......

月中十三,按照赵老爷子与冯瑾才的安排,这应该是给赵千栋与冯家淑莹行大婚的日子,可是这个大婚如今显然是办不成了,因为就在此前一天,日本军务署方面做了让步,允许大清官吏在金州府城外设立粥场,赈救灾民,不过前提是,粥场必须设立在城外远郊,以十五里为界。至于在修筑河防的问题上,日本军务署也做出了苛刻的要求,河工修筑,必须得有他们派兵监督,以防止发生“衅乱”。

就这样,领了金州海防衙门同知一职的赵千栋,在自己原应大婚的日子里,急匆匆赶赴任地去了,而且他这一去,用很俗套的话说就是“任重道远”,履任之初,手头第一件要办的事不是梳理吏治,也不是查勘民情,更不是什么督理农商,而是救灾,赈救治下生机几绝的遍野流民。

头顶上的日头烈烈灼人,熏烤的即便是偶尔吹来的一缕微风,都变成了令人窒息的气浪,骑跨在马背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天极处袅袅升起、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水气。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带着赈灾粮队出发之前,赵千栋领受了老爹的一番训导,按照老爷子的说法,但凡有大灾出现的时候,往往就会衍生一连串的变故,故此,履任的时候必须谨慎小心,万不可玩忽懈怠。随后呢,冯瑾才又专门到府上拜会,给赵千栋指点了一些抚灾救民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比如说要提防瘟疫,小心乱匪,谨防手下的官吏贪墨赈灾钱粮等等等等,尤其需要注意重视的一件事,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富贵军团】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章 大才〗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60/1609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