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初见端倪(1/3)
赵开听得赵桓如此念叨心中暗笑这些天来的辛苦一扫而空在赵开之前宋朝皇帝虽重赋税也知道国家无钱却从来没有人想地重财赋大臣善加理财而赵桓却向来重视不但将自己倚为心腹便是一年的战和大计攻城略地的计划亦是根据三司所能负担的底线来计划。
其实以宋军现下的兵力与精锐程度若是竭泽而渔重收暴敛完全能在五十万精兵之余再负担五十万寻常禁军这样以百万大军戮力反攻在靖康六年便可以将战线推到黄河以北。皇帝一方面是被金人拿太上皇来做议和的筹码捆住了手脚一方面却也是因为财政负担不下来所以故意放缓了扩军备战的过程。
待靖康六年整整一年过去宋军除了在长安又将上三军全部扩充补满之外再无别的动作而只是暗中将大量的精锐装备运送往前方。这一切也只是在财力可以负担的前提之下。
当下君臣二人又将这一年的支出详加检讨而赵桓更令赵开细心选送若干通晓财赋的官员与世家子弟一并多多送往长安太学备列学习财务以俟数年后能多出一些可用的人才。
待赵开退出之后赵桓看看天色已经时近正午宋人规矩一天两餐早晨那顿便是早饭下午一点左右便叫晚饭若是夜里休息的晚再吃一些零食酒水便叫夜点。此时看殿角沙漏已经接点下午一点赵桓虽然习惯了宋人的饮食时间却也觉得腹中打鼓饿的荒。
他一面下令传膳一面又急召虞允文等人前来。待一道道银盘呈送上来时虞允文等人亦听命前来。
赵桓一面用膳一面让虞允文等人进入内殿等候。各人都是枢密参军司的成员。这些事到也做惯了听得赵桓吩咐便鱼贯而入到内殿排列好沙盘木图等候皇帝用完膳后进来商讨。
枢密参军司亦是去岁整改裁撤中央官署时在整个朝廷都裁撤官衙时却在枢院内加设此司用来统率整个禁军的各级参谋军官。
在赵桓的理解中。枢密院等于是后世的国防部负责整个国家军事机器的部署与运作兵部原说是掌兵册兵员器械其实责权早就削弱连军器监这样的机构都是被枢院直管。这样一来兵部只剩下一下空壳子而已去年裁撤中央官署时就削减了兵部不少有名无实地机构。只留下尚书与侍郎等职衔。用来加官而已。而当兵部的裁撤势成必然枢密院要负担的责权太过重大原本的架构显然要重新组合与加强。
在设立武备、职方等兵部传统机构的同时。赵桓下令在枢院组建参军司专责各大战役的筹备策划更兼理所有的参谋军官的领导与人事权又诏命虞允文加同知枢密成为枢密副使之一专责领导这个新成立地机构。而虞允文不负他所托在靖康六年的下半年整个参军司还没有配置完成所有成员时已经根据当时宋军与可预期的力量展针对整个宋金战局大势。拟定了靖康七年整年的做战计划。
随着新一年财务预算的出台整个战役的筹画也到了最后阶段。摆在皇宫清漏阁侧殿硕大的沙盘上满是象征着宋军与金兵的红蓝色小旗标配着每一支宋军禁军的位置最近的后勤供应点战马、兵器弓箭地储备道路桥梁情况以及对金兵每一个万户地地理位置的标示对方战马的多少。精锐程度附近策应所需地时间每一项每一样都标列的清清楚楚。
可以说这样完备的战场分析这样详细的情报以及对相应情报的分析重组乃至判断实力做出相应的部署在宋金相争的这个时代已经越了任何国家与军事组织所能做到的极限。
这样的成绩最大的功劳自然是创提倡者地赵桓而其实宋军的参谋制度也在宣和年间就已经渐渐接近成型在赵桓的有意的扶持下并提供了不少后世的简单的数学与画图办法后这些原本就很专业的参谋军官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加上虞允文的天才终于将调动过五十万人地禁军主力三十多万人的厢军以及近三百万人的民扶部队的整个战役计划全部制成完毕。
可以说这个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清明上河图】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四章 初见端倪〗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58/15811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