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都没准备好(2/5)
。”李志高发现对方似乎是铁了心要说这个话题,只能是继续摇头,“我们,都没准备好。”
其实,黄兴说的那些,李志高何尝不知道,他自己很清楚,单纯从军事力量来说,自家的部队哪怕人数还少,但装备、纪律、士气等方面都是全国最强的,而此时自家的对呢,承袭自清末时代的北洋军,却还没有扩张完毕,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各方军阀也一样没有准备好,如果此时趁北伐,打败北洋军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而其他督抚趁趁火打劫的可能性却很小。
从力量对比以及时来说,黄兴说的那些无可厚非,可问题是,李志高就算能靠军事段迅速统一北方,可他没有足够的行政人员,一旦迅速吞并了全国,只能用原先的官僚,这些官僚的**程度,已经到了让人发指的程度,到时候再扯皮,要麻烦的多。
而且,灭了袁世凯,只能是名义上统一中国,其他割据的军阀依然存在,如果继续一一剿灭,要牵扯许多精力,更何况快速统一的话,各种问题都会压在李志高头上,反倒不如让袁世凯做大,就好比这次同盟会风波一样,让袁世凯先去当一段时间的军阀,让他继续在压力下卖国求荣,让老百姓看清他的嘴脸,让自家领地跟对方有一个明显的对比。
养袁世凯的策略,是既定策略,因为无论袁世凯怎么发展,也斗不过有整个现代社会做依靠的李志高,到时候袁世凯的治下越来越差,李志高的治下越来越兴旺,有了这么一个明显的对比,就会降低人们的期望,让人们更向往被李志高统治。
也就是说,袁世凯是独裁,李志高也是独裁,两个独裁者同时在,大家就会对比谁的统治更好,但如果都是李志高的,大家的预期就会过高,会对李志高提出过高要求,对李志高的统治反而不利。
李志高其实是想跟袁世凯进行一种冷战式的军备竞赛,放袁世凯这个标靶给别人看,在李志高不停扩军的压力下,袁世凯也只能不停的扩军,而袁世凯没有李志高的优势,扩军的结果就是加大财政负担。只能跟历史一样,靠压榨人民以及借款来养兵,一旦他再跟日本搞什么二十一条之类的,自己正好有了打他的借口,并堂而皇之的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另外,就李志高本身来说。他也没准备好,毕竟他来这里的发展时间还短,工业教育还有其他方面等都刚有起色,此时如果把重心放在统一全国上,必然要把资源平摊到其他地区,为这个那个的赈灾以及兵祸头疼,这样就失去了集中力量搞现代化升级的优势。
原来有个清朝的时候,怎么说还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清政府每年都在为各地灾害头疼的要命。每年光为了赈灾,就要拿出一大的财政收入去填,特别是最近十年,每年都有重大灾害,造成流民遍地。
因此后世有人说,清政府在辛亥年前后,最怕的不是革命党,而是饥民流民。1910年前后,当时的隆裕太后最关注的也不是革命党反叛。而是各地的灾害、流民与粮食危,因此清政府也不是毁在辛亥革命的起义军上,那只是个导火索,清政府其实是毁在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上。就是连续的自然灾害,牵扯了清政府大量的精力与财政收入,以至于没有财力重新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同时也因为这样,让清政府在财政上逐渐铤而走险,走上了投的道路,一旦投失败,财政面临破产。最终给政府也就跟着破产。
所以说,虽然清政府灭亡了,但清政府遗留下的摊子还在,这个时候谁一旦成了中央政府,在获得名誉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举国衰弱的重担,到时候各地的灾害兵祸是不会停的,各地肯定会继续跟你伸要钱,到时候你给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一三章 都没准备好〗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27/127897/11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