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南京保卫战之血染旗帜(一)(2/3)

宫鸠彦所指挥的中支派遣军所属的日军的第三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一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重藤支队、野战重炮第五旅团、第七旅团、战车第二、第四、第七联队、直属通信队、直属兵站部队等部队齐头并进向南京压了过来,日军第六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一师团,三个师团作为战略预备队在镇江进行整补。

让日军盼望已久的补给物资也分别有***海军中国派遣舰队从淞沪运抵,一部分由驱逐舰队逆江而上,送抵镇江,大量的补充兵也在杭州的金山卫登陆,有了补给的日军士气空前一振,之前的一切担忧也随之飘散。

而且随着补给而来的还有在本土最新组建的第十一重炮旅团,重炮旅团对于物资匮乏全部依赖掠夺和进口的***来说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由小泉温仁少将亲任旅团长的第十一重炮旅团,小泉温仁这位大***帝国的炮兵学校的高级教官,更给朝香宫鸠彦增添了无数的信心,因为第十一重炮旅团带来了六门大正四年式二百四十毫米重炮和六门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

不过第十一重炮旅团的主力却是三十二门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野战榴弹炮,日产的三八式是***大阪兵工厂于1905年生产德国克鲁伯厂授权的重榴弹炮,其炮整体长为一千八百厘米,牵引七百六十余公斤,有效射程不足六千公尺,需要六马挽曳,在泥泞的道路上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就是炮兵的噩梦。

1920年直皖战争期间,张作霖就曾经缴获西北军一营三八式七十五毫米野炮和一营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重榴炮,以此建立了东北军炮兵部队第一团和第二团,之后沈阳兵工厂分别在1926年和1930年根据日制三八式、以及根据三八式改进的四年式仿造出辽造民十四年式、辽造民十九年式十五公分重榴炮,与***制造的重炮相比,性能倒也相差无几。

可以说三八式重炮以及属于是爷爷辈的老家伙了,但是***人现在库存的退役重炮也全部被重新启封装备了新编部队,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态度,朝香宫鸠彦亲自迎接了小泉温仁这位***著名的火炮战术理论家。

小泉温仁带着自己的第十一重炮旅团司令部和参谋作战室首先赶到南京城下的,而他的部队至少还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抵达,朝香宫鸠彦首先向小泉温仁介绍了南京的情况,日军的各部已经从东南西三面开始形成了包围圈,朝香宫鸠彦准备把主攻方向选择在东面的紫金山一线与西面的牛首山一线。

朝香宫鸠彦打算将野战重炮第五旅团今仁感吾所部部署在东线,将野战重炮第七旅团仓木一郎所部部署在南线,而小泉温仁的第十一重炮旅团则部署在西线,隶属于中支派遣军的战车第二、第四、第七联队也分别配属三个方向。

以第三师团藤田进所部与第九师团吉佳良辅所部进攻城东紫金山东线,以第十一师团山室宗武所部与第十六师团中岛今朝吾所部进攻城西牛首山、将军山一线,以第十八师团中岛贞雄所部与第一一四师团末松茂治所部进攻城南正面秦淮河沿线中国守军阵地,相应的三个野战重炮旅团与战车联队也配属三个攻击方面,台湾重藤支队支队与则第十三师团获洲立兵所部进攻栖霞山要塞。

朝香宫鸠彦的所谓布置实际上是将六个师团分成了三面围攻南京,野战重炮旅团与战车联队也全部分成了三个部分,另外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支队的兵力进攻栖霞山要塞,实际上这样根本有违集中火力与兵力实施突破的战术根本原则,或许朝香宫鸠彦要的就是三面围攻全面开花的战术效果?但是这怎么能够与集中炮火和战车以及兵力实施连续突击的效果好那?

小泉温仁是朝香宫鸠彦的同学,两人在陆士时候就是无话不谈的好友,面对朝香宫鸠彦的战略部署小泉温仁并没有说什么,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旌旗】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一十八章 南京保卫战之血染旗帜(一)〗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27/127796/21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