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狰狞(一)(2/3)

是夷人再上岸来,我大明又岂会怕得了他!”

这说法很多人都支持,但英宗明显不耐烦跟他们对喷,直接就问于谦:“征调两万兵员,训练那陆战旅,大司马以为如何?”于谦想了想,在大事上,他是不含糊的,再加上丁一向来很少胡说,所以他还是点了点头,两万人,问题是不大。

“不必再议。”英宗是决心要撑丁一的了,“此事便这么定下来。”之后又教李贤和商辂留下来,就直接退朝了。至于造船的事,他倒不用跟这些朝臣多说,那基本是属于皇帝内库的资源,教船舶司的太监督办就是。不过英宗退了朝,又对夏时说道,“教各地矿监,尽量输送些矿石过去梧州工场。”他总归不是丁一,不会去考虑什么打乱了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

之后召见李贤和商辂两人,主要是丁一的来信里,希望英宗能帮忙看一下几处书院的教学,所以英宗叫了李、商两人过来,就对他们说道:“朕拟派提学官到如晋所办几处书院,卿等兼领此事,把人选报上来。”

“臣等遵旨。”

但结果在讨论如何治理那几所书院时,出了宫之后,去金鱼胡同相议的李贤和商辂却就起了争执。李贤认为,道德文章是不可少的,入学的学生,一定要把经义学好了,再去学其他的科目不迟。

商辂却以为,不要去改变丁一的办学方针,派提学官下去,也是尽量选认同丁一理论的士大夫,这样出来的学生,才会符合丁一的要求,至于提学官,主要任务是监督那些教习、老师,是否有按丁一的要求去办。

就这事两人谈不拢。

李贤喷子天赋一旦发作,那是很可怕的,也饶得商辂那不愠不火的性子,尽管被喷了一面的唾沫,还是微笑着和他商量。但足足说了一个多时辰,李贤一点也听不进商辂的意见。

“大兄,还是依小弟的办法来办吧。”商辂很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止住又要开口长篇大论的李贤,“如晋要的是治世的干材,大兄此法,教出来的学子,怕是有些过于正直了,他们又无大兄的天资,若是这般出了去,到得俗世,不知道要撞多少次南墙。”

李贤听着,很不以为然地冷哼了一声道:“立身于世……”眼看又要引经据典开喷,这位喷人是喷习惯的了,基本属于天赋技能,不怎么需要冷却时间。

商辂这学霸中的学霸,论学识本也不怯他,问题是他本来就跟李贤关系不错,又与丁一结拜兄弟,总不能为了这么点,扯破脸吧?当下连忙道:“不若如此,容城书院、南京分院那边,由大兄看顾;关外的京师分院、广西的梧州分院,包括云远、吕宋的分院,如何因材施教,便让小弟一试,如何?”

李贤听着,倒也就没异议,毕竟容城、南京两处都在华夏腹地,无论是生源还是教学条件都要好上许多;京师书院现时都迁关外了,里面有不少草原牧民出身的学生,广西的梧州书院更是边陲之地,至于云远、吕宋,李贤更瞧不上眼,便就这般定下。

待得李贤出了金鱼胡同,商辂叹了一口气,对被英宗下旨急召上京,出任安全局大使的魏文成说道:“梧州、关外两处的办学章程,一有送达,不分昼夜送到我府中,唉,如晋却不是要教出一批道学先生……”说着不住摇头,也辞了出去。

商辂有他的打算,他觉得关外的学生,吃过苦;梧州的学生,见识着诸多的工业化环境,这两处的学生,能教育得好了,方才是重中之重。远在海外的丁一并没有想到,华夏几处书院在他离开之后,因为两位结义兄长的作用,师资力量大幅度增长,居然有不少举人,也以能入书院任教为荣,而且在生源上,要比原来强上许多,商辂和李贤在士林的人脉和号召力,使得很多读了几年私塾的学童,也都以能上容城书院为荣。

此时的丁一,正率领着运载了龙骑兵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重启大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章 狰狞(一)〗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23/123025/81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