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七百一十二章 十铨注拟(2/3)
轻轻舒了一口气。紧跟着,是河北道幽州的官缺,总共是十个,他对此也深为满意。再接着,是岭南道桂州都督府下辖的官缺,其中甚至连县令都有,总共是三十一个。毫无疑问,这就是所谓的恶缺了,这种地方往往是县令都没人愿当,更不要说县丞主簿县尉这样的佐官。尤其是下辖有很多当地生蛮的地方,身为县官的压力自是如同大山一般,足以⊥人透不过气来。
而在这些大头之外,尚有京官三员,分别是中书主书一人,秘书省校书郎一人,户部度支主事一人,这都是一等一旁人趋之若鹜的要紧官缺。余下都是些零零碎碎分散各地的官缺,有些小县倘若不是注明了所属的州,就连他这个对大唐地域颇为了解的中书舍人也未必听过。
杜士仪落座之后,林永墨溜到其他铨房去打听了一番,不消一会儿就回来禀报了。杜士仪本已听说了韦陟的措置,此刻听林永墨提及各方反应,他就知道,十个人中,每人分到的员阙确实都有好有坏均匀得很,能够保证众人勉强照顾到关系户,不至于跳脚骂娘。此刻,打开了选人名单的他一目十行看了下来,最终轻轻舒了一口气。他欣喜的是,此前赤毕打探下来,今冬参加集选的选人中那四个在宇融那张名单上的人,全数都在他这儿,想来裴宁应该费了大工夫
从前吏部注拟时的三铨,是吏部尚书掌管的尚书铨,以及两位侍郎主管的东西铨,如今既是十人掌十铨,自是按照官阶以及官资的高低,从萧嵩的一铨开始,到杜士仪的十铨。当第一个选人踏进这间选房看到杜士仪时,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他仍然难免在一阵迟疑过后方才慌忙行了廷参礼。
“山南西道郑怀章,历任江阴尉、济州兵曹参军、绵州户曹参军,今守选期满,你可有什么额外请求?”林永墨按照一贯的规矩,代杜士仪开口问道。
三任都是低品的州县佐官,而且这郑怀章年纪已经五十出头,杜士仪一看便知道,那是一个仕途蹉跎的选人。可从官缺来看,无论江阴还是济州抑或绵州,都至少是颇为富庶的地方,再看其那掩不住的肚腩和气色服色,他又很容易地判断出,这是一个家境不错有些背景的人。此刻这一问过后,他就见对方再次赔笑深深一揖:“启禀主司,在下在蜀中和江南山东都呆过,只求这一任能在京畿或是都畿,哪怕是一个县尉也绝无怨言。”
杜士仪当年因制举高第而授万年尉的时候,也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他当然知道这郑怀章求此官的心理。因此,他微微一笑便摇了摇头道:“若是照你的官资和官阶,求此并不过分,只可惜,我手中并无京畿道以及都畿道的员阙
此话一出,郑怀章登时大失所望。见杜士仪的脸色不似作伪,他咬了咬牙,这才再次开口说道:“那在下三任外官,希望能够留京……”
“你历年考绩,罕有中上,多为中中,甚至还有一个中下,而铨试书判的结果,不过第五等。”
尽管杜士仪并没有直接拒绝,可这样平淡的叙述自己所有的条件,郑怀章不禁面上一阵青一阵白。犹豫许久,他终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垂头丧气地说道:“主司慧眼,是在下孟浪了。若是可以,只求河北道或是河东道大州录事参军。”
杜士仪当即在注拟簿子上写了一笔,而侍立一旁的林永墨瞥了一眼,当即高声唱名道:“山南西道郑怀章,注拟冀州录事参军。”
此前两次所求皆被回绝,可杜士仪至少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年少气盛不给人机会,此刻听到自己注拟的官职,郑怀章仍是心中欢喜,道谢再三方才揖退出。这第一个之后,杜士仪也就更加驾轻就熟了。
尽管每一个进来的选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有的如同郑怀章最初一样所求甚大,但在他连消带打之下,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接受次一等甚至次两等的注拟。只有两个因为考绩以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盛唐风月】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七百一十二章 十铨注拟〗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1/11225/72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