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2/3)

恨他入骨

可这样的顾虑,心里可以想,他却万万不能嘴上说出来于是,李隆基只能用连声咳嗽来遮掩心中的惊惶,万分悔恨因为杨国忠的一再陈情,而只带了韦见素等寥寥二三十个官出来,其他人都撂在了安城。而只是西行了这没几天,在金城县病倒了几个,又和大队人马失散了几个,如今除却韦见素,竟是小狗小猫两三只,杜士仪又是词锋最利之人,资历又深,不能以边镇武将视之,谁能抗衡?

“朕早有御驾亲征之意,只恨此前却被杨国忠劝止,如今朕虽有此心,奈何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李隆基一面说,一面便支撑着扶手,颤颤巍巍想要起身,可须臾便跌坐了回去。他顿时掉了两滴浊泪,这才凄苦地说道,“朕已经烛残年,奈何奈何?”

见李隆基不肯和大军一起回安,杜士仪顿时暗自冷笑。然而,他是万万不会放李隆基就此入蜀的。尽管这次遭受了如此大的挫折,但李隆基毕竟是曾经辣手无情杀了上官婉儿太平公主,而后又逼迫睿宗李旦归政的开元天子,如果放任其在巴蜀笼络人心,又闹出什么名堂来,他岂不是白费心思?如今也许还剩下一些没来得及走的宗室在安,可他要是随便拥立一个和李隆基抗衡,反而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他退后一步再次恭敬地单膝跪下,这才开口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是臣孟浪了。臣本想着奉陛下回銮,如此可以振奋军中和安城中人心,但陛下既然玉体欠安,臣只能提请于诸皇子中择选一善者,从大军征伐安贼叛军

这简直就是提请建储立太子的意思,李隆基怎么会听不出来他再也无法掩饰心头的愠怒,瞪大眼睛死死盯着杜士仪,见其丝毫不退让,就这么和自己对视,他瞥了一眼一旁随杜士仪再次跪下行礼,却始终默不做声的郭子仪,突然破釜沉舟地怒喝道:“杜士仪,你这是在逼朕?以臣迫君,你这是为臣之道?郭子仪”

听到李隆基竟然挑上了自己,郭子仪立刻头也不抬地说道:“陛下,杜大帅之意,臣分外赞同”

尽管知道郭子仪曾经是杜士仪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又几乎是手扶着送其登上了朔方节度使之位,可李隆基更信奉的是拉拢分化之道,因此难以置信自己已经做出了如此明确的暗示,郭子仪竟然不接这一茬只是,和杜士仪的僭越不同,郭子仪好歹还维持着恭敬的礼节,他不得不自己找台阶下,肚子里把刚刚辞相不成仓皇而去的韦见素给骂了个半死。

倘若韦见素在此,至少能转圜一下此时的气氛,他这辈子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尴尬?哪怕祖母武后当权,哪怕中宗韦后专政,他也没这么狼狈过

所以,李隆基只能强自压抑怒气,耐着性子说道:“太子暴薨,东宫无主,然则如今几位年皇子全都已经过世,若骤然定立东宫,如何服众?”

“陛下所言极是,定立东宫,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臣亦不敢轻率提请。不过,比照荣王此前挂征讨元帅之衔的旧例,陛下若是不能亲自莅临安讨击安贼,不妨在皇子当中择选一人,命为征讨元帅,臣和郭大帅愿奉元帅往安平贼。”

尽管杜士仪字里行间把姿态放得很低,可李隆基哪里瞧不出来,这个自己一贯认为极其熟悉的臣子那谦恭表面下的跋扈倨傲。尽管李林甫和杨国忠都曾经权倾朝野,可在他这个天子面前,一贯是谦卑到了骨子里,因为他们的所有威权都是他这个天子给的。可杜士仪却完全不同,他的根基不在朝中,而是在边镇地方,此次更是振臂一呼便有两支异族大军径直开往河北,如若再让他拥立一个皇子,这大唐江山是不是就要改姓杜了?

想到这里,尽管他才刚刚以烛残年为由,拒绝了返回安,这时候还是勉为其难地说道:“太子和荣王全都先朕而去,而安贼肆虐,朕之过也,以至于如今皇子皇孙无不惊慌失措。也罢,也罢,朕就拼了这把老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盛唐风月】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孤家寡人〗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1/11225/143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