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安保总队(2/3)

,珍如拱璧),曾经分得墨林堂不少藏品。

也就是说,墨林堂的许多藏品,其实在清兵围攻嘉兴城时,已经被项德新转藏。

这四个点位,是不是用来指示项德新手中墨林堂藏品的贮藏之地?

卢灿承认自己想藏品想疯了!可是,这猜想毕竟也不算离奇——清史并没有明确记载墨林堂藏品的去处。

万一……有呢?

卢灿的推断,有没有道理呢?

张希黄同样是嘉兴人,生活年代为1368年-1645年,死于“嘉定三屠”,说张希黄与项德新或者其后人相熟,并不意外——几乎是肯定。否则不会有含墨林堂在内的《湖舟夜行乐》竹雕作品出现。

张希黄会不会是受到项德新或者其后人邀请,特意在竹雕作品留下以墨林堂周边的南湖地图?而四个点位,是项德新后人添加上去的?用以标识掩埋地点?

真实情况无法判定。

但卢灿越看越觉得有可能——从透香孔与整幅竹雕画面的契合度来看,这四个透香孔明显是后来补钻的——张希黄的竹雕作品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谁这么大条,在这件藏品上胡乱钻孔?香筒并非一定要在侧壁上有透香孔!

卢灿现在想知道,这款香筒是楚家家传的?还是从其它地方得到的?亦或者最初的藏家,与项家后人有什么关系?

这件香筒,拿回去和张老爷子看看,听听他的判断——《玖宝阁秘录》他看过好几遍。

卢灿将这方香筒作价两万港纸,待罗玉强点头后,立即让温碧璃单独收好。

两件藏品都不错,让他对剩下的物品多了许多期盼。

香筒下面藏品是书籍,又给卢灿一个小小的惊喜——道光十八年述德堂刊印的《履园丛话》,木刻线装,竹纸阳刻,品相良好!

好书!

先说说述德堂。

述德堂是清代余杭地区较为知名的一家刊印社,本家为吴越王钱镠(li)后人。当时江浙钱家,绝对是南方第一大家族,——钱镠繁殖能力太强大,一共有三十八个儿子,家谱历史自唐末开始,从未断绝,钱穆、钱钟书、钱学森等人都是他的后人。

述德堂原本只为钱家宗祠内部提供刊印服务,因此非常讲究精工细雕,其书籍在江南非常受欢迎。

再说说《履园丛话》。

读明清笔记,怎么也绕不开钱泳的《履园丛话》这套书。

这本古代笔记,以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笔流畅而著称。全书分二十四卷,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书画、诗词小说、社会异闻、人物轶事、风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话梦幻、鬼神精怪等许多方面,堪称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作者钱泳,吴越王三十世孙,字梅溪,号梅花居士,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著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学者、藏书家、篆刻家,此外他还是水利专家、戏曲家……

著作甚丰,有《说文识小录》《守望新书》《履国金石目》《履园丛话》《述德编》《登楼杂记》《铁卷考》等三十余种,皆出版发行。

这些著作,对后人研究金石、文史、自然科学等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钱泳晚年潜居履园,“于灌园之暇,就耳目所睹闻,自为笺记”,自谦其为“遣愁索笑之笔”。这是他自序于《履园丛话》中的话,写作时间是清道光十八年七月,时年八十。

钱泳高寿八十有六,经历清中期所有大事件,所以研究清史,必然绕不过他的著作!

至今卢灿的书房藏书中,依旧有一套民/国二十一年刊印的《履园丛话》,不过,那套书马上要淘汰——眼前这套明显要比那一套正宗,刊印时间为道光十八年,也就是成书后的第一版刊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相宝】最新更新章节〖第755章 安保总队〗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03/103493/75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