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剑指汉城-2(2/3)
四平八稳,简直滴水不漏。
此次平壤之战,李如松指挥得的确精彩!
望着那个已经翻身上马、即将消失在黑夜中的街道中消失的宽阔背影,唐卫轩默默在心中行了一个军礼。
从今往后,即便对李如松的命令依然一时不解,也绝没有理由不去严格执行了′然,对于李如松的性情依然不是很有好感,但毕竟,放眼大明朝,平心而论,的确也难以再找到一个比李如松更称职的大军统帅了。
而对于此次大军东征的第一战,唯一让人感到些许遗憾的,便是明军接近万人左右的巨大伤亡。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昨日攻入平壤城后,面对倭军堆砌的一个个堡垒,李如松才下令凸进攻这支据守顽抗之敌,而改由将其引向城外埋伏的方式,加以歼灭。
的确,攻打一个平安道平壤城就损耗了近万大明士卒,按照这个损失打下去,待光复朝鲜八道,四万东征大军,还有几人能复归故土?
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唐卫轩的只觉得那月光似乎比上次前来议和之时皎洁了许多,但自己却依然看不透那夜幕中代表着命运气数的满天星斗……
……
很快,第二天的清早伴着新一轮的朝阳,已悄然来到刚刚光复的平壤城。
不少城中百姓小心翼翼地走出了家门,在看到满城大明和朝鲜的旗帜迎风飘扬,大街上已尽是巡城的大明或朝鲜官军士卒、再也找不到往日那些趾高气扬的倭军身影后,一个个禁不住喜极而泣,兴奋地争相传告着这天大的喜讯!一时间,原本寂静无声的平壤城,立刻活跃热闹了起来。
而此时的校场内外,匆匆一夜忙于在城中搜查残敌的众明军大多显得有些疲惫,但是胜利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每一个参战的士卒。加上听闻明军要集结在校场处理俘虏的消息后,越来越多的平壤百姓也从各处聚拢到校场,既可一睹天朝大军的军容,也可一观那些倭军和朝鲜叛卒的下场!面对着朝鲜百姓热情的面孔,明军上下也是挺足了精神,用严整的队列和高昂的斗志,展示着千里之外大明天朝的威严浩荡。
校场中央,则聚滤两堆被明军分别看管着的俘虏』侧是近百个衣衫褴褛、垂头丧气的倭军士卒;另一侧,则是三、四百名胆战心惊的朝鲜降军士卒。
倭军的被俘士卒,大多灰头土脸,不少人的身上还带着伤,甚至有些人的双手、双脚还被明军用枷锁和铁链牢牢地锁住,以防他们再次反抗。即便如此,周围看管的明军也是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倭军,手中紧紧握着刀柄,时刻准备镇压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暴乱和反抗对着周围仇视的眼光,多数倭军士卒脸上带有的,更多的是一种不甘和失落的表情。
而另外一侧,被俘的朝鲜降军士卒们,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大多数人尽管衣甲不整,但是全身上下竟毫未伤。看守的明军也只是简单用绳子捆住了每个人的胳膊,兵器也都是懒洋洋地挂在腰间,甚至个别明军背朝着这些俘虏之时,也未曾有半分的警惕对着周围投来的鄙夷眼光,这些降卒的脸上多带有难以名状的惭愧和恐惧,大多惊恐万状地偷偷瞄着四周的态势,忧心忡忡地登着自己的命运。
忽然,震天的鼓声和嘹亮的号角几乎同时响彻校场内外,一队队明军护卫和一面面鲜明的旌旗出现在正朝着校场的观礼台四周。不多时,鼓号声中,一些身着精致甲胄或锦衣华服的文武官员,随即也出现在观礼台上,待当中一人甩起战袍、稳稳坐在中央的帅椅上后,鼓声与号角才戛然而止,而观礼台上的另外几名高级将领也依次落座。
整个校场内,一时竟寂静无声,只听得到北风的呼啸。
唐卫轩作为韩千户的亲随,此时也身列观礼台上,和程本举一同侍立在韩千户身后‰其余明军将官一样,向校场中望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记住【烈明】最新更新章节〖第93章 剑指汉城-2〗地址https://wap.sanjiange.com/book/10/10912/573_2.html